中國的高麗王朝珍品錢乾元重寶鑒藏 |
發布日期:13-04-25 08:51:2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界 作者:山東 周金科 |
戰爭中方戰敗后,朝鮮被迫結束與中國的宗藩關系。
此平錢,徑24毫米、厚1.2毫米、穿約6.2毫米見方,重3.9克。幣材青銅淡紅,質優;面“乾元重寶”四字直讀,第一字作魚鉤乾如“乹”;背穿上“東”下“國”,計六字隸書。面文運筆粗細適中,遒勁流暢;端莊沉穩,規范優美;文廓較深,見棱見角;面光潔,地章平整;尤其是書體起筆的自然穩健,成筆的渾厚雅致,收筆的灑脫利落等都與唐乾元鑄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錢體無砂眼、夾雜等瑕疵,鑄工細膩,不論是四字面文還是形制構成都趨于嚴謹。因背文廓本就淺,加之磨損過甚,“東國”兩字已近平于肉面而難辨,“國”字只能依形顯現出右半邊;細看二字無任何改刻、粘貼等偽作痕跡,系一體模鑄。面結滿入骨的薄層硬綠銹,背光滑銹跡較輕;經手撫摸把玩后的表面潤綠,銅色熟舊,包漿晶瑩自然;看色相應出于時間較長的熟坑。值得注意的是若將錢正、背文仔細對比可發現“東國”筆劃夷粗,字型偏大臃腫,少了隸書應有的勁健俊逸之意態。“東”字上部為了不與輪緣內側頂鑄,將字頭上部的緣內沿擴去些許;方廓上下邊與字體連鑄在一起,字構架空間多已被壅塞;對比疏朗有致、落落勁秀的面文似存在書風欠通,不是同一字法鑄就的差異;且字形反差之大,實有悖常理。筆者對此奇特現象產生了濃厚興趣并欲一探究竟。問題關鍵是要澄清此錢是否高麗朝或其他地鑄制(如代鑄等)就很重要,背文只是據理的一個方面,質材判斷則可靠性較大。在參閱有關史料并將唐乾元同類錢與文中實物比對后提出探討性看法:高麗朝與唐代鑄幣的主要區別方式在于紅銅中含其他輔助合金量的多少,“高麗乾元”因錫鉛加入比例少呈淡紅色;唐乾元加入了較多的錫鉛變為微(泛)黃色;該幣色澤(磨邊后清晰可現)與“高麗乾元”用料描述很是相似,可基本判定應是高麗朝鑄真品。對于正背文不統有嫌的疑問,可從錢體在鑄造中出現的細小變化中看出端倪:文字邊、角、曲棱及廓邊、側沿等不夠整肅犀利,文廓深度特別是背膚淺,最為明顯莫過于面文字劃所凸現出的一些鮮明特點,如“元”字下半部形似“兒”的筆劃挺拔堅實,弧度似蓄勢待發的強弓;末筆彎鉤委婉有力、梢尖如錐,筆接外廓(其他字也似類同);唐錢字風每每顯強,時代氣息濃郁。而據已刊發的另品高麗朝鑄“乾元重寶”平錢樣物圖示:“元”中同似“兒”的筆意雖重,走筆卻孱弱(正背文相同),字劃粗細不勻,末筆拐大彎無鉤尖并離外廓線較遠,徑(25毫米)、重(4.8克)、書法自成一體,儼然分屬“高麗乾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