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養成一個習慣,每逢出差到一個新地方,都要到錢幣市場地攤、商店去逛逛,看有無自己喜歡的錢幣。2003年8月,我到西柏坡和駝梁考察學習。一日,來到駝梁住地的一個小商店閑逛。店主是一位60開外的老大娘,有著山里人特有的質樸、熱情和善良。貨架上蘑菇、木耳、金針菜等山貨應有盡有。我見玻璃柜內一小紙盒里散落著幾枚舊銀幣,眼前一亮。這些銀幣色澤光亮純正,表面黑色銀銹沉著,年代的久遠使幣面有輕微的磨損,其中一枚為中華民國三年造的“袁大頭”合背銀幣。我按捺住內心的喜悅和激動,平靜地問問價格。大娘說:“80元1枚”。我又選了兩枚清朝龍洋銀幣,1枚是北洋造光緒元寶;1枚是宣統三年的大清銀幣,3枚一齊買下,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后以每枚60元成交。我小心翼翼地用衛生紙將幣包好,放進信封內帶回家。后用軟布蘸著牙膏將銀幣表面的污垢清理后,銀色泛亮,我愛不釋手,常帶在身邊與藏友在一起交流、觀賞。
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合背銀幣,正反兩面主景均為袁世凱免冠戎裝側身頭像,周邊有珠圈環繞,“中國民國三年”字樣躍然幣上。此幣直徑約為3.9厘米,重量23.42克,較標準銀元輕3克左右。據有關資料查證,此幣正反兩面用同一鋼模澆鑄壓制而成,屬造幣廠工人的戲作。在“袁大頭”系列銀幣中,此幣是除“簽字版”、“鷹洋邊”、“T字邊”外較為珍貴的一種,市面上很難見到。《中國銀幣目錄》中,專家將此幣定為7級,價格1500元。
我從事錢幣學會工作8年有余,時常翻閱大量的錢幣書藉資料,以此作為錢幣收藏入門的“鑰匙”。平時認真學習,潛心研究,反復揣摩,對舊銀幣的珍貴程度、價格都了如指掌,這些都是收藏愛好者不可缺少的基礎課。在當今信息發達、人們收藏意識增強的情況下,能發現此幣實屬不易。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