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罕見的西夏棋錢 |
發布日期:06-06-21 09:2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張 波 來源:中國藝術報
在各地古玩市場上,錢幣收藏愛好者們經常可以遇到一些銅質的小圓餅,上面鑄有“車”、“馬”、“炮”、“象”等字,另一面則常常刻有相應的圖案。由于它類似于錢幣的形狀,于是有人把它歸類于花錢,曰“棋錢”,并根據其銅質文字及鑄造工藝,將其大致定為宋元時期的遺物。也有人認為,它們其實就是當時實用的象棋子。 兩年前,一位來自北方的朋友攜來一枚棋錢,上有一個“象”字,加框,略錯范。翻過背面,赫然有一西夏文,字體端莊渾厚。其徑2.5厘米,厚0.4厘米。此物為青銅質,包漿厚重自然,紅斑綠銹,煞是可愛。朋友說它出于鄂爾多斯高原。鄂爾多斯我曾經游歷過多次,那里除了有少許草原與濕地,大多是沙漠和低矮的丘陵,干燥,少降雨,出土的銅器因銹色美觀而為收藏者青睞,稱之為“沙坑銹”。 據有關專家研究認為,中國象棋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兩軍對壘的戰陣(車戰與步戰),根據戰陣中作戰人員和作戰工具的構成而創造了這種形象的戰斗游戲。最早的象棋只有“將”、“馬”、“車”、“卒”4個兵種,到了唐代出現了“炮”,但象棋的真正定型是在北宋末至南宋初,并增加了“士”和“象”,一副象棋共有32個棋子。這一時期象棋游戲風行全國,朝野上下都喜聞樂見,宋代的《事林廣記》中就記載著中國最早的象棋譜。而到了元代,象棋已演變為黑卒紅兵制度,在明代又把一方的“將”改為“帥”,這樣就和現代中國象棋完全一致了。 查存世的宋代木質象棋極為罕見,是因其難以保存至今,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都是銅質的扁圓形雙復面棋子,一面是漢字棋文,一面是參照棋文寓意的圖案,如“象”采用動物大象的頭形,使人一目了然。而這枚棋子背面是一個西夏文字,可以讓人聯想到它可能是一枚西夏王朝的遺物。筆者不認識西夏文,也未曾請教過有關專家,只能憑猜想其前面的那個字有可能是一個“象”字。 筆者曾翻閱過幾本寫西夏史和象棋史的書,都未見有西夏流傳象棋游戲的記載。但都說西夏民族非常推崇漢族文化,作為一個與宋王朝同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西夏完全有可能把盛行在鄰國的象棋文化學習吸收為自己所用,這枚罕見的西夏棋錢就應該是一個珍貴的實物見證吧。 |
上一篇:對錢藝術 |
下一篇:西平一磚場發現大量古錢幣 重量超過500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