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文玲 嘉賓:劉春聲 主持人:鏤空花錢主要特征是什么? 嘉賓:鏤空是中國傳統雕塑工藝的一種常見表現形式,最早出現于商周時期的玉器,并影響到以后所產生的多種造型藝術。如剪紙、皮影、建筑中的什錦窗、家具中的透雕等。 鏤空花錢正是借用了中國傳統鏤空工藝的藝術表現手法,在表現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方面獨樹一幟。 主持人:鏤空花錢是怎樣產生的? 嘉賓:鏤空花錢應追溯到商周至戰國時代,是玉璧的轉型。 鏤空花錢外廓圓形,中為圓穿,圖案部分多為鏤空,這和戰國、兩漢時期的玉璧、圜錢的外在形態是一脈相承的。有些邊輪內飾有珠圈的鏤空花錢,則保留了戰國、漢代玉璧谷紋紋飾的遺韻。直到清代及民國初期,圓穿的鏤空花錢還在鑄造和使用。 主持人:鏤空花錢在民間流行了兩千多年,怎樣識別鏤空花錢的年代? 嘉賓:鏤空花錢多為圓形,早期品為青銅鑄造,明清以后,黃銅鑄造成為主流。鏤空花錢的圖案一般是雙面相同的圖案。其邊郭與穿郭有三重輪、雙輪和單輪之分。同樣花紋的品種,輪少者早于輪多者,有珠圈者早于無珠圈者。鏤空花錢中間的穿孔,多為圓穿,方穿極少見。若同樣的紋飾,方穿早于圓穿。因此,鏤空花錢中的方穿錢應為珍稀品。(《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