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古錢幣數十噸 "錢山"背后的謎團 |
發布日期:07-05-12 13:16: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2007-05-12 四川新聞網-樂山晚報 陳新 峨眉山市境內古鎮很多,城南12公里處的羅目鎮便是其中之一。羅目古鎮年代久遠,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可讓羅目鎮真正名聲在外的?熏則是一次不同尋常的考古挖掘。這次挖掘,讓羅目鎮這個不很起眼的小鎮,在全國都有了一定的名氣。2002年8月5日,從羅目鎮陽光村十組,出土了重16.32噸,約160多萬枚鐵錢,是目前我國出土鐵錢最多的一處,那些凝結在一起的鐵錢,號稱中國“第一錢山”。 奇跡還在繼續。不久,考古人員又在相距不過3米的另一窯藏中,發現了一個大陶罐。里面藏有大量精美珍貴的瓷器,或產于江西景德鎮窯,或產于宋代五大名窯的定窯。其中,11件已被專家鑒定為國家二級文物,18件被鑒定為國家三級文物。 羅目這樣一個小鎮,為何會有如此一個重16噸的”錢山”?是什么樣的大人物住在羅目,享用著這樣精美的瓷器?“錢山”和瓷器均深埋于地下,這又是為何?二者相隔如此之近,有什么關聯嗎?一個個歷史謎團,在此打結,留待后人破譯。 近日,記者深入羅目鎮,并查證大量歷史資料,采訪了對此事長期進行研究的唐長壽、劉大釗等多位考古專家,試圖為近千年前留下的這一個個歷史謎團,勾勒出一幅相對清晰的歷史輪廓。 回顧:企業建廠讓“錢山”見天 2002年8月5日,羅目古鎮發生了一件震驚四方的大事:該鎮陽光村出土了宋代窖藏鐵錢幣“錢山”,出土古錢幣160多萬枚,為全國之最。當時,民營企業天久電煉公司擴建企業,發現了在一片莊稼地和墳地下藏了近千年的這些錢幣,動用了當地最大的50噸的吊車,才讓”中國錢山”見天。 這些鐵錢成串堆積,周圍砌以石板,天長日久,銹蝕成一個長約2.3米、寬約1.6米,高約1.2米的長方形的錢堆,“錢山”出土后,引起了國家文物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文物專家經實地調查后確認,此次出土的宋代鐵錢幣之多,當為中國錢幣出土之最,是研究中國錢幣史、四川金融史的重要實物資料。隨后,峨眉山市政府根據專家建議,在省博物館全力支持與指導下,對出土的宋代鐵錢幣進行了搶救性保護處理,修建了“中國第一錢山館”,位于峨眉山飛來殿,并向中外游人開放。如今,錢山館已接待中外游客數十萬人次。 專家在對散落的錢幣進行處理時,發現有宋代17個年號的錢幣,前后跨度近220年。其中北宋的有:景德、祥符、元祐、紹圣、崇寧、大觀、政和(公元1004年至公元1118年)等7個年號。南宋的有:紹興、隆興、乾道、淳熙、紹熙、慶元、嘉泰、開禧、嘉定、寶慶(公元1131年至公元1225年)等10個年號。它的出土,對研究我國兩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考古研究價值。 謎團:羅目鎮為何會有“錢山” 山環水繞的羅目古鎮,四處都是青石板鋪就的老街。清澈的溪水穿街而過,溪邊是高低錯落的小青瓦木板房,穿行其間,仿佛走進了久遠的歷史,一切恍然如夢。羅目古鎮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原為羅目縣,屬古嘉州轄制。宋乾德四年,即公元966年,羅目撤縣設鄉,名為青龍,并入峨眉縣,為宋時峨眉縣五重鎮之一。對于羅目鎮會有如此一個重16噸的”錢山”,國內的考古專家們給出了許多答案。 專家觀點一:出土地原是嘉定府鑄幣廠 根據有關文獻記載,嘉定府曾有鑄幣廠,但一直未發現具體所在地。不少專家自然而然就把“錢山”和嘉定府鑄幣廠聯系起來。提出該觀點的專家認為,只有可能在鑄幣廠,才會聚集這樣多的鐵錢。 |
上一篇:有“蘇維埃”戳記的“袁大頭”銀幣 |
下一篇:稀世“袁大頭”拍出天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