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著作權屬作者?《金幣資訊》報及“中國集幣在線”,如需引用,請務必署名,并注明摘自“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前期,金總新聞發言人就金幣事業發展前景、發售政策、銷售體制改革、加大金幣宣傳以及構建和諧的金幣市場等發表了談話。一些金銀幣專業網站及報刊針對發言和會員預訂制也進行了大討論,看得筆者熱血沸騰,感覺冬天即將離去,黑夜中透出曙光,就差一點籌措資金“抄底”了!幸虧筆者那些天本職工作繁忙,無暇顧及之中騰出了思索的時間,而思索之后,筆者頓時覺得樂觀雖未殆盡,也喪失大半。
解決問題的根本在于溯本清源。筆者有位中醫朋友曾說:尋找根源對癥下藥能事半功倍,否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好則解一時之苦,壞則后患無窮。金銀幣市場的低迷的根源在何處?固然在發售政策、銷售體制、宣傳力度上存在不足,需要盡快解決,但真正阻礙市場發展的不是這些,是價格,準確的說是發行價格!通常參與金銀幣收藏或投資的人都知道,決定市場活躍程度的無外乎是政策、資金、人氣。政策是什么?政策是給予市場最大的優惠,讓參與者不僅覺得物美,更符合在價值上的價廉!資金是什么?資金就是大眾都能消費,并且主動投入,愿意消費!人氣是什么,人氣就是值得參與購買,是以上兩點的積聚!
我國的金銀幣絕對可以說是物美,但絕對不是價廉!目前國際金價是1盎司417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幣3400元,白銀1盎司7.4美元上下,折合人民幣61元。現在我們看兩組數據:《西游記二組》1/2彩金發行價2990元,市場零售指導價3440元,5盎司彩銀發行價1380元,市場零售指導價1780元,2枚1盎司彩銀發行價480元,市場零售指導價600元;《鄧小平》1/2金幣發行價2650元,市場零售指導價3400元,1盎司銀幣發行價200元,市場零售指導價280元,5盎司金幣發行價25800元,市場零售指導價31800元。也就是說金子做成金幣后價格就能翻番,銀子做成銀幣后價格可以翻3-5倍!當然筆者這樣說太片面,畢竟在制作和發行過程中含有工藝和銷售成本,但翻番或翻幾番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業內人士都知道,金總2004年的利潤是2.8億,稍有數學知識的人,把去年金總發行金銀盎司總量和同利潤一比較就涇渭分明了。可以說,金銀幣在發行價格上沒有給市場一點優惠!由于發行價格的虛高透支了二級市場一定時間內的升值空間,決定了參與短期內收藏或投資的風險增大,而只能選擇短炒投機,不僅擾亂了市場氛圍,也不是剛剛解決溫飽的中國人想參與的,中國的人均收入才1000多美元,承受的負擔還太重,
所以,如果政策沒有在發行價格上給予市場大的優惠,依然是我行我素自行定價,嚴重的偏離價值規律,把市場的資金竭澤而漁,那么繼續參與就是傻冒!哪怕金總在銷售體制、宣傳力度上玩的天花亂墜,也只是解市場一時之痛,因為沒有優惠脫離價值的物品,好得了一時,好不了一世!這才是金銀幣市場無法真正活躍的根源,“一個便宜三個愛”,這是連小孩都明白的道理,投資者扔一次血汗錢可以,不會傻得多次上當。
誰都知道金銀幣不是必需消費品,既然不是必需,要想通過宣傳讓更多的群體參與,就必需要有吸引人的魅力,這個吸引力除了物美以外,更要結合中國的消費實際,那就是價廉!中國人每年可以幾百噸的消費金飾,而不愿消費具有收藏品位和升值潛力的金銀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金飾略高于金子,而金銀幣卻高得離譜。設想一下,按現在的發行量,如果金銀幣僅高于金銀的30%左右在柜臺出售,恐怕不用刻意宣傳,其火爆場面可想而知。
或許有人說筆者是癡人說夢,但我們不得不面臨一個現實,如今的市場除高技術含量的產品能產生高附加值外,很多消費品都是以微利吸引消費者,相信金銀幣不是什么高技術含量產品,如果繼續有高附加值,那就是壟斷的剝削!筆者在這里提兩點建議拋磚引玉,一是希望金總公布金銀幣的成本價,結合實際對金銀幣合理定價發行;二是打破金總集發行、定價、銷售等既是“裁判”又是“隊員”的機制,由人行成立一個專門監管機構(類似于工商局),對金總這個“企業”進行監督管理。
股票的發行根據企業的稅后利潤有詢價制,郵票的面值定價決定了其用途,金銀幣的定價發行,我們期待著公正、公開、公平。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6-10 8:42:00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