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涯布衣
來源:《金幣資訊》53期
長期以來,收藏品的投資和集藏行為是互相依附、互相促進、榮辱與共的良性關系,收藏品
的增值現象衍生出投資行為,而投資的賺錢效應又促進收藏活動的繁榮。這是一種理性的互動
關系和良性循環。收藏與投資當然有很多共同之處,主要是雙方都希望有一個繁榮的市場,有
龐大的收藏隊伍,有政策上的扶持,有豐富的藏品和便利的交易環境,市場上大多數品種不斷
穩定升值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郵幣卡市場出現了新的特點,由過去的收藏投資兩者
之間的關系發展成為發行部門、特約經銷商、普通投資者、廣大收藏者共同角逐的場所,特別
是郵票市場,由過去發行目的主要是為通信使用而變成了刻意為方便投資而發行的現象,由過
去經過沉淀消耗后升值而變成先投資賺錢再經過套牢的陣痛之后才進入收藏領域的錯位現象,
如此種種,大大地延緩了收藏品市場的健康有序地發展,極大地阻礙收藏隊伍的發展壯大。造
成這種格局的原因是復雜的,但主要在于:一、發行部門思維的錯位。以追求經濟效益為目的
,有了這種思維,便利用自己壟斷地位制訂相關發行、銷售政策,把利益的重心向自己傾斜。
二、出現了亦官亦商的中介人,這就是錢幣特約經銷商和各級集郵公司,這種與發行部門互送
秋波的裙帶關系,注定了新品貨源被壟斷,一到市場,已大大透支今后的大部分利潤空間。三
、經濟時代的來臨,迅速催生了投資理財觀念,利潤的誘惑使各種群體尋找新的投資領域,收
藏品的簡單方便、老小皆宜、利潤可期、操作彈性強、可特續發展的特點成為投資者感興趣的
領域,隨著投資群體的增加,收藏品市場投資氣氛成為主流也就不奇怪了。
由于收藏品市場投資氣氛的加大,很快就打破了過去那種先自然消耗后進入收藏范圍,由收
藏需求決定市場價格的格局,現在市場上郵幣卡的價格,大部分品種并沒有由供求矛盾體現出
來,而是靠政策的提示、資金的集結甚至是壟斷的行為而形成短期內的價格,其不僅打破了傳
統的收藏品價格體系,也打破了傳統的利益平衡。在這種格局下的收藏品市場,特別是新品,
對所有參與群體來說,利益的失衡必定導致弱勢群體的退出,這當中的弱勢群體肯定是松散式
的收藏者了,當一個市場失去利益的公允,而弱勢群體又無法抗爭時,只好選擇退出、觀望、
等待,由此,投資和收藏的對抗思維就產生了。一方面,投資者希望有更多的收藏需求,能在
短期內把自己手中的籌碼派發出去,但另一方面,收藏者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漠視,削弱了
收藏興趣,投資行為的增加和收藏需求的萎縮形成了反差。在對待新發行的品種時,有相當部
分的投資者(姑且把特約經銷商和集郵公司也算投資者)掌握了大部分廉價的籌碼,這些能保
證利潤的籌碼供應到市場,必定產生較高的溢幅,這種把風險轉嫁給收藏者的行為,讓收藏者
產生了逆反心理,暫時遠離新品,用無聲的行動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這樣,投資者想
把新品拉高派發,而收藏者則無動于衷,拒絕接受。
一般而言,收藏者對題材、發行量、藏品權威性是很在乎的,他們會通過細心的研究,根據
自己的喜愛程度決定取舍,而投資者,更多的是關心建倉難易、成本高低、持籌時間長短、升
值幅度、出貨速度等等;收藏者則喜歡在經過大量消耗的老品種中尋覓自己喜歡的品種,而投
資者則熱衷新發行的品種;收藏者有足夠的耐心等待藏品的慢慢升值,每購進的藏品,以精神
享受為主目的,長遠思維,不太在乎短期內行情的漲跌,而投資者則以升值后拋出賺錢為目的
,期望在短期內使籌碼快速暴漲;每次行情回調時,受資金期限的制約,會出現止損、跳樓等
行為。收藏者從內涵、發行量、售價等方面認真思考該品種的收藏價值,而投資者更多考慮的
是有多少人跟風,漲到何種價位的投資價值,如,收藏者認為市場價格超越了它的收藏價值,
絕不會購進,而投資者明知已超越了它的收藏價值,但預測還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用搏傻
理論安慰自己而大量購進。
從以上可以看出,收藏者和投資者雖然共同參與市場,但常常存在不同思維,當投資思維成
為主流時,市場會出現激烈的震蕩,暴漲暴跌現象很普遍,賺得容易虧損也快,當收藏思維成
為主流時,行情相對穩定和緩慢,每一款藏品,能真正體現了它的真實價值。一個收藏品市場
想長遠健康地發展,全面提倡、大力引導收藏思維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