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代商報
當近期上證指數多次沖關1300點,并在1300點附近維持強勢震蕩時,深圳中小企業板卻突然遭遇一場暴跌,與主板形成“冰火兩重天”的格局。深圳中小企業板指數也從1544.99點的高位下降到2月21日的最低點1394.04點,1周之內暴跌近10%,業內人士估計,中小企業板因此損失財富45億元。究竟是什么原因引發了這次中小企業板的“地震”呢?
擴容傳聞讓人擔憂
2月15日,國務院發布 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配套文件,該文件透露出如下信息:一、建立自主創新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二、支持有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國內主板和中小企業板上市;三、大力推進中小企業板制度創新縮短公開上市輔導期簡化核準程序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進程;四、適時推出創業板;五、推進高新技術企業股份轉讓工作。
華泰證券分析師姚誠認為,上述文件的第3條尤其關鍵。這表明管理層有意推舉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融資,以提高中國高新技術的發展速度。
姚誠預計,一旦中小企業板開啟IPO新股發行,全流通的中小盤新股的價格對現在股價結構必然帶來沖擊,因為目前中小板的許多股票定位還是比較高的,向下的調整空間仍然存在。
業績才是硬道理
最近,共有9家中小板公司發布了2005年業績快報。其中,七匹狼、中捷股份、兔寶寶、華蘭生物4家公司的凈利潤出現了10%-40%的增長,其余公司凈利潤卻出現較大程度的下跌。這讓許多對高科技期望過高的投資者不免感到失望。據一些券商研究員的推算,50家中小板企業中僅有一成左右的公司業績預增50%以上而業績下降的公司卻比預增的公司要多得多。
真正的高科技公司在國內A股上市了嗎?投資者感到迷茫了。像百度、無錫尚德等國內高科技企業都紛紛去美國上市了,難怪最近國家有關部門在呼吁降低高科技中小公司的上市門檻,讓更多的創業型中小科技企業盡快上市融資。
姚誠認為,原來中小企業板就是以服務科技企業為定位的,但從已經上市的企業來看,科技含量并不高。不管是否高科技,投資者關注的始終是公司的業績和成長性,如果公司沒有成長性,反而出現虧損,投資者是不會買賬的。畢竟,現在的股市已經進入“價值投資”的時代。
讓真正的高科技上市
據悉,在重新修訂的滬深交易所《上市規則》中,已經將上市條件由原來的“連續3年盈利”修改為“有連續3年的經營記錄”。這一關鍵的改動,被業內人士認為是給科技型企業上市留下了一個便利通道。
姚誠認為,中國股市必將與美國等成熟股市的慣例接軌,這是大勢所趨。國際著名大公司微軟就是從小公司逐步做大的,美國投資者也分享了微軟股價暴漲帶來的豐厚收益。所以,中小企業板上新股并不可怕,只要真正的高科技公司能夠上市,國內投資者就能分享到公司快速成長帶來的財富增值。
編輯: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