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什么投資風險最大?--股市;如果問什么投資風險最小?--股市!怎么可能風險最大的市場同時又是風險最小的市場呢?這就是中國特色,這就是中國股市傲立于世界股壇之林的奇特風景。一邊是風平浪靜"維多利亞港灣";一邊是驚濤駭浪的"百慕大",中國股市被分成了這樣經緯分明的兩級: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筆者曾將一級市場的"無風險投資者"比喻為解放后靠剪息票,吃"定息"的"紅色資本家",一級市場"食利階層"獨享"無風險蛋糕"的特權,讓二級市場的高風險投資者頗為不滿。讓我們來看看一級市場發生了什么變化。
變化之一:申購資金屢創新高自中國遠洋創下萬億申購資金紀錄,西部礦業等發行超過2萬億后,最近發行的寧波
銀行、南京銀行等4家新股,鎖定資金向3萬億挺進。同時,二級市場的交易量卻鬧起旱災,跌落至千億以下。可以預見,就象奧運頻頻打破世界紀錄一樣,這項紀錄用不了幾天就會被刷新。超級大資金動輒動用幾十個億幾百億在一級市場沖浪,已將一級市場的水攪渾,在申購西部礦業時,中信建投北京三里河路證券營業部就動用了500多億資金,500億是個什么概念,超過了城市整個金融儲備的總合。西部礦業此次發行股數為4.6億股,發行價格為人民幣每股13.48元,網上發行中簽率為0.38216248%。以此中簽率計算,大概353萬元資金才能確保中到1000股西部礦業的股票。該營業部當日拋出5.3億元西部礦業,按照西部礦業當日成交均價34.2元計算,理論上應該不少于1500萬股,盈利超過2.5億元。無風險套利回報之高,讓人望洋興嘆。可以推算500億的資金有5成以上是透支申購的,也不能排除涌入了大量銀行理財資金。如此"惡性捕撈"。一網下去,幾天功夫便收獲數億元,全年網下來該是多少?如果我們把一級市場比喻為一條河流的話,以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有資格在這條河里捕魚。中小投資者運氣好的話,總有機會撿到幾只漏網之魚。可而今,被惡莊,大資金用"電擊","爆破"甚至是"毒餌"等手段,將河里的魚兒一網打盡。隨著一級市場生態環境被破壞,河里已無魚可撈,于是,大資金又將魚網撒向了海里。去海里捕魚,必須用大資金打造更大的網,攔海網越撒越寬,網眼越來越密,無形中提高了一級市場的準入門檻,這個門檻有多高?同樣以最近的新股蓉勝和高金為例,中一個簽需500萬資金。低于這個數的,基本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可以說中小投資者已被逐出一級市場。
變化之二:新股接盤屢創新高一級市場的申購神話永不言敗,一是得力的政策的大力扶持;二是得力于二級市場的冤大頭敢于接棒。跟一級市場中簽率屢創新低呈反比,二級市場的新股開盤價則屢創新高。開盤股價高開得離奇,新股是沒有市盈率衡量的,中國遠洋,發行市盈率就高達90多倍,上市后股價又翻一倍,最為耀眼的拓邦電子,當日上漲500%,市盈率高達幾百倍,其后的東華科技、西部礦業、寧波銀行、南京銀行、蓉勝和高金一只比一只開得更高,成為股市泡沫的最大發源地。究其原因,主力一但從一級市場上最大限度地"捕獲"了籌碼,便會在二級市場上用籌碼和資金做出屢屢讓人大跌眼鏡的開盤價,為其高價出貨拓展更大的余地。通常,新股在二級市場上越是高開越能高走,造成"獲利空間廣闊"的假象。這個假象會直到最后一根"魚刺"卡住散戶的喉嚨才會終結。拓邦電子的高開高走,隨后連續跌停,不知害死了多少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正是機構操縱新股開盤價在二級市場的"放衛星",才帶來了一級市場的持久繁榮。
變化之三:資金大小與風險成反比如果說一級市場還存在風險的話,這個風險當仁不讓落到了中小散戶頭上。對于幾萬元、幾十萬元的資金來說,而今要想在一級市場上捕到"魚",已難同于45中6的六合彩。倘若他們不知趣,不死心,依然賴在一級市場上勞作的話,恐怕網上一年,也將是蝦米無收,終將賠盡利息和時間。他們唯一出路只有老老實實去二級市場,撿一點一級市場老大們留下的幾根骨頭。吃精肉的大機構坐收漁利,資金越大風險越小,反之,啃光骨頭的二級市場風險被放得無窮大。風平浪靜的"維多利亞港灣",永遠只向機構大戶洞開,而中小散戶面對的只能是驚濤駭浪的"百慕大"。難怪有人形象地說,賣鴉片也不如申購來錢。同時,一級市場成為洗錢工具,各種來路的錢,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轉了一圈后,其申購中簽增值的部分都會變得非常干凈。大量的公款在此開立私人帳戶申購,中了多少簽,上市后賺了多少?沒有監控,也無法監控。難怪股民稱一級市場為"三機"市場--"提款機"、"抽血機"、"洗錢機"。應該看到一級市場完全被大資金壟斷了,那些超級大網,一網撒下去,將那些中簽的幸運數字變成為網中之魚,中小散戶很難撿到漏網之魚。為改變這一壟斷的現狀,有人認為,應恢復新股按二級市場股票市值配售,實踐證明,那種方法是失敗的,一級市場的資金是永遠不會為了中新股去二級市場買股票的。筆者卻有一個點子,無償奉出,能否廢除連號申購?就像買體育電腦彩票一樣,配號由電腦隨機選出,任意打亂,讓大資金買不到連號,只能同中小散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碰運氣,打破申購新股東方不敗神話。同時,也可學習香港,不用搖號,按新股比例分到每一個申購帳號,也讓啃光骨頭的投資者,喝點肉湯。逼著大資金,水往低處流,使求"錢"如渴的二級市場的"旱情"得到根本的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