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第一財經 > 理財 > 正文
         
        冷靜思考時下理財熱潮
        發布日期:2007-8-22 9:27: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記得是在2004年前后,股市萎靡不振,利率也在低位徘徊。于是,一些銀行開始試水理財產品,借以吸引百姓“缺乏投資渠道”的閑散資金,由此漸漸激發起了大伙兒的理財熱情。時至今日,個人理財已成為百姓生活中的熱門話題之一。

          毋庸置疑,理財熱是樁好事,既顯示隨著經濟發展,民眾的小日子過得紅火,手里閑錢增多,同時表明百姓的投資理財意識正在蘇醒,乃至提升。

          想想以前,大家有點錢要么存銀行,“換回”低額利息;要么到股市“搏一搏”,運氣好的賺點“小菜銅鈿”,運氣差的便“捂著”甚至“割肉”。但現在不同了,越來越多的人懂得借助金融機構的專業力量,對自己的資金進行打理,從而在風險與回報中獲得良好平衡。

          不過,話分兩頭。在這股理財熱潮中,如何正確看待個人理財行為、如何理性地選擇理財產品,亦值得冷靜思考。

          譬如,一些剛踏入“理財圈”的人,抱著“輕易得手”的觀念,以為只要看一看,再試一試,在某家金融機構完成某筆交易或開辦某項業務,就算理財大業開了頭,就能帶來額外收益了?上ВF實并非想象的那么簡單,因為理財業務不可能像買一件商品那樣,能當場下單“現開銷”。畢竟金融理財無法一蹴而就,即便申請了信用卡、開通了網上銀行,其效用的體現也將是在今后———或能方便日常消費,或能快捷資金轉賬,卻絕無“即刻生財”之功效。而且,不得不指出的是,盡管投資者“購買”了某些理財服務,在金錢方面的付出已是肯定,但收益也未必如理財機構所“推薦的”,鐵定能步步到位。

          有些人認為,只要是通過金融機構來打理,資金的回報率勢必就高,其實這亦是一種誤區。以人民幣理財為例,剛開始銀行都承諾投資者的收益會高于存款利率。實際上,銀行是將資金投入債券市場,再把收益讓利于民。而如今,在債券收益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銀行就難以推出類似產品了。正所謂“高收益伴隨高風險”,市場上不會存在只有高收益而無任何風險的產品。

          此外,時下各類金融機構都想在理財熱潮中“插一腳”,紛紛亮出各自“法寶”,包括產品、服務、軟件、技術平臺等,為投資者提供各式理財高招。雖然理財產品日趨豐富,加速向廣度與深度發展的現狀值得肯定,但投資者也不要僅滿足于眼前收益,更應掌握一定的信息與知識,才能更好地利用理財產品獲取更理想的資金回報。

          俗話說得好: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此話用在理財方面同樣適合。身處理財熱潮,當冷靜思考自身定位,無論參與哪一類理財投資,在技術與知識上皆有掌握,才能真正有所斬獲。如專家所說,理財,僅有工具是不夠的。在市場上所見所聞的理財高招,只有化為自身的運用方能顯效。一句話,理財首先是一種態度,其次才是一種技巧。
            匿名發表·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上一篇:理財要和大象一起飛 下一篇:什么樣的男人能成為百萬富翁

        相關新聞

         

        焦點圖片
        再也跌不起了!俄羅斯 美軍宣布“華盛頓”號
        最新資訊

        ·9月27日熱門品種點評
        ·彝族“摸奶節”女孩上街隨便讓人摸 
        ·五種好命女面相(組圖) 
        ·二十年過去,我們才真的需要這部《丑陋
        ·砍價公司現身
        ·從未見過的“精靈”世界 
        ·中國民族風 
        ·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洋妞 (組圖) 
        ·《男人裝》新寵新聞女郎 郭易 

        經典美圖

        從未見過的 中國民族風 大自然的神
        洋妞 (組圖 《男人裝》 看了以后丟
        難得一見的 探秘人間天 4300年的英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