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是怎樣煉就的? |
發布日期:2008-4-13 8:39: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理財致富的條件何在?煉成富人有公式 許多人不明白,富人為什么能在一生中積累起巨大的財富?闊佬們究竟擁有什么樣的特殊技能,他們到底有什么訣竅是那些天天省吃儉用、日日勤奮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到底理財致富的條件何在呢? 神奇公式 說實在話,和諸位一樣,這些問題長期以來也讓筆者百思不得其解,不得“要領”。直到前不久筆者聽說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個成為億萬富翁的“神奇公式”,我才恍然大悟。于是,筆者不怕大家笑話,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這個“神奇公式”是:假定有一位年輕人,從現在開始,每年定期存款1.4萬元,享受平均5%的利率,如此持續存款40年,他可以積累的財富即為1.4萬元?1+5%)?0=169萬元。 但是,如果這位年輕人將每年應存的錢,全部投資到股票或房地產市場,并假定能獲得年均20%的投資回報率,40年后,他能積累的財富是多少呢?一般人猜測大約為200萬元至800萬元。然而,按照“神奇公式”計算,答案是1.0281億元!而這個數據,是依照財務學計算年金的公式得到的:1.4萬?1+20%)?0=1.0281億。如果將這個天文數字與前述平均投資回報率僅為5%的定期存款相比,你會發現,兩種方法的收益差距高達70余倍,多么令人驚訝啊! 基本標準 盡管這個“神奇公式”聽起來很是懸乎,一個25歲的上班族,如果按照此種方式投資到65歲退休,就能成為億萬富翁。如此,全世界闊佬將遍地都是,一抓一大把。相信這種情景出現的概率不高,因為一般情況下,沒有多少人會將這種投資方式進行到底。漫長的40年時間,不知道會發生多少不可預料之事。 但是,很顯然,講述“神奇公式”投資方式真正的目的,無非是想告訴人們,投資理財其實并沒有什么復雜技巧,最重要的就是觀念。每一個理財致富的人,只不過是養成了一般人不喜歡、且很難做到的習慣而已,即投資理財的能力。如此,那些令人困擾的貧富問題就有了一個“基本標準”答案:一個人一生究竟能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于賺了多少,也非一味開源節流,而關鍵取決于如何理財,這也許就是致富的關鍵所在。 煉成富人 按照這種方式,有一樁趣聞很是令人深思:20世紀40年代,紐約的某銀行來了一位婦人,要求貸款1美元。經理回答,當然可以,不過需要她提供擔保。 只見婦人從皮包里拿出一大堆票據說:“這些是擔保,一共50萬美元。”經理看著票據說:“您真的只借1美元嗎?”婦人說:“是的,但我希望允許提前還貸。”經理說:“沒問題。這是1美元,年息6%,為期1年,可以提前歸還。到時,我們將票據還給你。” 雖心存疑惑,但由于婦人的貸款沒有違反任何規定,經理只能按照規定為婦人辦了貸款手續。當婦人在貸款合同上簽了字,接過1美元轉身要走時,經理忍不住問:“您擔保的票據值那么多錢,為何只借1美元呢?即使您要借三四十萬美元,我們也很樂意。” 婦人坦誠地說:“是這樣,我必須找個保險的地方存放這些票據。但是,租個保險箱得花不少費用,放在您這兒既安全又能隨時取出,一年只要6美分,劃算得很。”婦人的一番話讓經理恍然大悟,茅塞頓開。 財富有緣 從婦人理財的故事中,我們經常聽到有些人說,沒有賺錢的機會,理財也是不理想。但是,只要有了方法,財富也許就會隨之而來。另外,在我們身邊也有人抱怨現實條件不佳,使他們與財富無緣,但為何總有些看似平凡者,卻創造了非凡的業績呢?其實,關鍵在于他們勇于創新,能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正所謂因循守舊者,往往與財富無緣;善于創新者,卻能收獲更多。想來,這也是理財致富的條件之一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