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銀行卡收藏不要貪多求全
許多人都知道書畫、瓷器、玉器、錢幣、郵票等可以收藏,但可曾料到手中的銀行卡也會成為收藏門類?而且一些極具收藏價值的銀行卡,其價格甚至會高達數千元一枚。作為收藏界的新寵,在中國問世不過20余年的銀行卡,其市場前景正被廣大收藏者看好,并促使銀行卡收藏不斷升溫。
卡中珍品千金難求
銀行卡走俏收藏市場其實不足為奇。作為金融業的一個特殊載體和實物佐證,銀行卡規格統一、圖文并茂、制作精美,具有很強的觀賞性、知識性,同時它體現了現代金融的發展歷程,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符合藏品的基本特征。
中國銀行是我國最早的發卡行,其珠海分行于1985年發行的中銀卡,堪稱銀行卡中的“元老”。其身價也自然不菲,目前市價已在5000元以上。
工商銀行卡的收藏“龍頭”,一般指1989年開始發行第1版儲蓄卡,精心選取全國各地風景名勝為代表,比如武漢是黃鶴樓,桂林是漓江,這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成都銀行卡藏家汪洋介紹,幾年前花幾十元就可以覓得一枚這樣的卡,如今動輒幾百上千元一枚,部分珍稀品種更是有錢也買不到。
銀行卡價格仍處低位
不過,與市場上的其他收藏品比,目前多數銀行卡的價位仍處于低位。連日來記者走訪成都郵幣卡交易市場發現,幾年前常見的龍卡、牡丹卡、長城卡、金穗卡、太平洋卡以及各類信用卡等,目前市價仍在10元~30元之間,與發行價基本相當;但一些早期有特殊紀念意義的銀行卡,身價卻會倍增。
從 1985年發行第一張銀行卡至今,我國金融機構的發卡種類多達上萬種,品種、題材眾多,收藏者有豐富的選擇余地。然而,許多聯名卡、專用卡都只在一定地區或使用領域發行,單靠藏家申辦銀行卡顯然不太現實。據了解,目前銀行卡收藏最普遍的做法是同行間互相交換,比如通過網絡和各地藏家互通有無;其次才是到市場上購買。
收藏銀行卡,也是對銀行卡發展歷程的回顧,早期銀行卡還具有較高史料價值,是研究金融發展史和金融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與文物。專家認為,盡管銀行卡收藏有較大投資價值,但與其他收藏一樣,研究與鑒賞才是永恒的主題。(李偉銘/成都商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