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逛郵市(許明罡) |
發布日期:2004-2-4 10:46: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作者:許明罡
到北京不逛逛郵市恐怕會成為收藏者心中永遠的遺憾。去年下半年,三個月的北京培訓生活給了我逛郵市了心愿的機會。
北京郵市數量之多堪稱首屈一指,萬家馬甸郵市繼承了原先宜美嘉郵市的規模與人氣,堪稱中國第一郵市,不光占地面積大,而且郵、幣、卡三個區域劃分清楚,高中低檔品種門類齊全,在這里,筆者不僅購買到了心儀已久的老“黃山”郵票四方連,還從一大堆1元錢一枚賤賣的郵品中挑出了幾十枚自己中意的封片,可謂收獲不小。馬甸郵市最大的特色莫過于炒作區了,這在全國都是出名的,在我看來,炒作區在這里形成是必然的,因為這里是市場專門辟出的吸煙區,中國煙民多,抽煙的地方自然熱鬧,一熱鬧,人的情緒就容易高漲,所以常常見到一些朋友一邊抽著煙,一邊拿著郵品在吆喝,大旗一扯,應者甚眾,自然形成了郵市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而且郵市地處馬甸交通樞紐,交通極為便利,也是吸引收藏者的有利條件。
遛完了萬家馬甸郵市,就不能不提到大鐘寺收藏品市場,這可以算是中國環境設施最優秀的收藏品市場,與傳統印象中的紛亂嘈雜不同,大鐘寺市場顯得非常干凈,一個個商棚安排齊整,地上打掃得一塵不染,一進門便讓人感到舒坦。可惜的是看起來這里的人氣遠不如馬甸郵市來得旺,許多商棚都空關著,寥寥的郵商緊守著自己的鋪子,整個市場靜得有些可怕,而且這里的郵品種類也比較有限,倒是讓我覺得有點可惜了這優雅的環境。不過說實在的,心里倒是真希望中國的郵市都如大鐘寺郵市一般優雅,讓大家可以靜心地挑選郵品,少幾分浮躁,多幾分氣定神閑,體現出濃濃的文化氣息。
與上面兩個郵市相比,方寸齋郵市可就比較讓我遺憾了。知道前門大柵欄是個熱鬧的市場,也知道那里有個外郵市場,因此那天起了個大早,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趕到前門。確實熱鬧,各式各樣的小商品琳瑯滿目,人流摩肩接踵,可偏偏就見不到郵市的招牌,問了幾家商棚,都未曾聽說這里有郵市,就在我即將要離開時,一位老人為我指了指: “那不就是嗎?”一看,一塊四方的小招牌都快被其他商鋪的招牌擋得看不見了。郵市在地下室,規模小得可憐,當天所見也就六、七個攤位在營業,顧客除了一位老人就是我了,店主比客人還多,除了兩家有部分歐美新郵可供外,其余幾家能拿出來的“外郵”也就是前蘇聯票和幾分錢一枚的外票信銷剪片,更遑論有一定收藏與組集價值的封片了,這恐怕是我見過的最迷你的外郵市場了。
就在我即將離開北京的時候,聽說北京又一家郵市在西客站開業了,只是時間太緊,無緣得見,只能留待下回了。
除了逛郵市外,北京眾多的景點也是留下我足跡最多的地方,只是與一般游客相比,我在游景的同時,會想著法兒弄一些郵品。記得游香山時,我在山腳下的郵局買了幾枚印有香山風景的明信片,便試探著詢問營業員是否有風景戳可加蓋,營業員說風景戳已經停用,加蓋可以,但無日期字釘,共有四種風景戳。聞言大喜,按每戳五毛的價格在三枚明信片上都加蓋了四種戳,將其中的兩枚寄回了老家。此后,我又在頤和園、恭王府等處都多少得到了一些郵品,雖然游玩得并不盡興,但這些郵品還是彌補了我的缺憾。
在北京的這段時間,最讓我感到高興的是觀摩了在昆侖飯店舉辦的嘉德秋季郵品拍賣會。雖然經濟實力決定了我根本不可能在這場拍賣會上買到任何郵品,甚至連舉牌的資格都沒有(竟拍保證金要3萬元),但卻絲毫沒有影響我激動的心情,畢竟這是一次高水準的拍賣會,郵品數量之多、珍罕性之高、拍賣成績之佳,都讓我咋舌。現場人數雖然不多,秩序井然,但許多拍品的競爭非常激烈,往往經過十幾甚至二十幾個回合的競價才能見分曉,讓我這樣的旁觀者看了都不由自主地血流上涌。
北京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的城市,集郵文化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北京的這段時間,我深深感受到了北京郵文化的芬芳氣息,即使是在郵政報刊發行宣傳日活動中,我也買到了以此為主題的“馬踏飛燕”加印片暨門票,真是有了意外的收獲,不管在我的這次郵之旅中有幾多艱辛、幾多遺憾,但總感到在北京郵文化的氛圍中,作為集郵愛好者的我非常幸福,也真的羨慕北京的郵人。
來源:中國集郵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