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筆者收集到兩張日偽時期廈門勸業銀行1分、5分輔幣券。該券正面上方刊寫“廈門勸業銀行”6字,中央左側圖案是襯景,右側紀值“壹分”或“伍分”兩字,周邊是花飾和紀值“5”、“伍”字,并鈐“董事長印”一方。
廈門勸業銀行于1940年2月16日開業,由殷雪圃受敵偽之命,與陳長福等人組織建立,首任董事長兼經理殷雪圃。殷離任后,由李思賢(偽市長)任董事長,吳瑞琨任經理。令筆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兩張紙幣何以僅鈐董事長印,而沒有經理印?這兩張紙幣為何沒有流水編碼?這兩張紙幣為什么沒有紀發行年份?筆者對照同時期的民國政府福建省銀行1分、5分紙幣,不僅有董事長印,而且還有總經理印和他們的簽名,并有紙幣的流水編碼和發行年份,即民國二十九年字樣。從表面上看,這是有別于民國政府福建銀行券的設計。但實質上廈門勸業券1分、5分完全是仿效福建省1分、5分的版式,從顏色到圖景都與福建省1分、5分券類似。當時日偽漢奸擔心廈門民眾拒用,不敢貿然更換福建紙幣版式,象征性留有董事長印章,其苦心可見一斑。若以標準紙幣要求,應有流水編碼統計總量和紀印刷年份。但這些常規全被忽略,這在中外紙幣發行史上極為罕見.
來源:中國商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