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7年11月上旬出版的第二十一期《錢幣》報(博覽會特刊)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龍乃中國遠古先民創造之神獸,北宋郭若虛稱其形有九似:龍角似鹿,龍頭似駝,龍目似鬼。龍項似蛇,龍腹似蜃、龍鱗似鯉、龍爪似鷹、龍掌似虎、龍耳似牛。龍可上天入地,呼風喚雨,威力無比且變化莫測。在中國民間,龍更是成為吉祥喜慶、靈秀脫俗之化身。
在習慣上,收藏界把“迎接新世紀”紀念鈔雙聯體親昵地稱為“雙龍鈔”。 2000年11月,為迎接千禧年的到來,經國務院特批,中國人民銀行隆重發行了第一款塑質鈔-“迎接新世紀紀念鈔”,該鈔面值為100元,共發行1000萬張,另發行面值為200元的雙聯體即雙龍鈔10萬張。
整個鈔面的主色調為金黃色,黃色在數千年的中國封建時代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因此鈔面散發出高貴典雅的氣質。正面主圖來源于北京北海九龍壁的“升龍”浮雕,在升龍的左側是雙焰火珠圖,在神話中它象征祥光普照大地永不熄滅的通靈吉祥物。左下方是中國古代皇家祭天圣地-天壇,在畫面的右上方頗具匠心地安排了動態全息圖“千年燈籠”。
在審美追求上,雙龍鈔實在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胸中造化吐露于筆端,恍惚變幻,象其物宜,足以啟人之高志,發人之浩氣。”這是古人對于繪畫的最高評價,藝術本同源,雙龍鈔的正面幣面設計與此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從欣賞角度,可大致概括為氣韻生動幣意縱橫、構圖新穎寓意深遠兩大特色。
氣韻生動、幣意縱橫
中國的審美哲學很講究氣韻生動,凡事必以氣為主,氣盛則縱橫揮灑,機無滯礙,萬里乾坤均匯一端。“單龍”已是體態矯健,龍爪雄勁,形象生動,呼之欲出,“雙龍”際會更是蒼茫渾沌,跌宕相呼,更具萬千氣象皆于腳下的豪邁雄健之美,幣意縱橫氣韻儼然,開幅給人以強烈的情感沖擊,從而使觀者得到一種精神的愉悅。
構圖新穎、寓意深遠
雙聯體鈔相對于單體鈔而言,形式上多了一層變化,也在無形中增強了畫面的動感和情節性。上下兩幅雖基調一致,構圖飽滿,卻能上下形成一定的情感維系和相互呼應,各顯靈性,而絕無逼塞之感。特別有意思之處在于,雙聯體裁的背后蘊涵著深遠之意。此鈔發行于千禧年,正值新舊世紀交替,雙聯升龍,暗寓此意,云蒸霞蔚間,傲嘯九天,潛游淵海,好一場雙龍會。
雙龍鈔背面主景是宏偉壯觀的中華世紀壇,襯景是久負盛名的敦煌飛天圖。
中華世紀壇是為了迎接新千年而興建的,位于北京玉淵潭公園的南面。鈔面取平視側景,甬道蜿蜒,碧樹青蔥,呈現強烈的時代氣息和恢弘大氣的中華氣度。主景上方襯以如春花舞風、輕云出岫的敦煌飛天圖,衣帶翩繾,飛花環繞,更烘得圓轉嫵媚、豐神流動。享譽世界的古代壁畫和雄偉的現代國家級建筑,又是一層呼應,新舊世紀的交替,中華文明的傳承又進行了一場傳神的演繹。
一枚雙龍鈔就融合了豐富的中國元素,龍是最富有傳奇色彩和民族圖騰象征的傳說靈物,九龍壁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琉璃磚影壁,火珠是吉祥通靈寶物,敦煌是最燦爛的佛教壁畫,這都是典型的中國古代文化符號,象征著中華民族的過去,而中華世紀壇、精巧先進的現代造幣工藝更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現在和未來,這無疑是紀念千禧年、紀念新世紀最富有巧思的藝術精品。
在這幾年的收藏市場發展中,聯體鈔由于獨特的形制和小盤規模,一直得到了收藏者的追捧,雙龍鈔更是被視為聯體鈔板塊當之無愧的王者,藝術感受力可以通過鈔面設計表達出來,而觀者對于它的呼應必然會通過市場表現而得到印證,傲嘯九天潛游淵海的雙龍際會或許就在明天。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229335352089.jpg[/upload]
低像素雙龍鈔背面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229341642811.jpg[/upload]
低像素雙龍鈔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