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7年11月上旬出版的第二十一期《錢幣》報(博覽會特刊)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新加坡元(Singapore Dollar,簡寫S$),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貨幣符號為:SGD。輔幣進位1元=100分。新加坡的貨幣發行機構是“新加坡貨幣委員會董事局”,通稱“新加坡貨幣局”。
新加坡于1965年退出馬來西亞聯邦宣告獨立,同年12月22日成立新加坡共和國。1967年12月停止發行馬來亞幣,開始發行新加坡元。自 1967 年至今己發行了 4 套紙幣 , 即 1967 年發行的以胡姬花為票面主要圖案的 " 花 " 系列紙幣;1976 年發行的以鳥類為票面主要圖案的 " 鳥 "系列紙幣;1986 年發行的以各種船只為票面主要圖案的" 船 " 系列紙幣以及1999 年開始發行的以該國首任總統尤索夫肖像為票面主要圖案的新版紙幣。本文重點介紹一下第一套紙幣——“花” 系列紙幣。
胡姬花其實就是蘭花,但在東南亞地區,人們一直約定俗成地使用“胡姬花”這一叫法。胡姬花原來是一種生于山中的野生植物,也是少見的婀娜多姿的花卉之一。她性格剛強,生命力旺盛,喜歡隨處寄生也隨處生長,漫生怒放之時,很容易從一株變成一大片,所開的花朵可長達數個月不凋。
之所以稱之為“花”系列紙幣 , 其最顯著特點就在于該套不同面值紙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的中間,均描繪有美麗的胡姬花( 背面描繪的則是新加坡的公共建筑和海濱、河流風光) 。胡姬花系列紙幣有1、5、10、25、50、100、500、1000和10000新元九種面值,其具體情況為 :
1元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為“胡姬花" ,背面主景圖案為住宅區的排房公寓, 票幅為 12.1×
6.4厘米 ,主色調為深藍色;
5 元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為“胡姬花”,背面主景圖案為新加坡河上的繁忙景象, 票幅為 12.7×
7.1厘米 , 主色調為綠色;
10 元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為 "胡姬花",背面主景圖案為以新加坡版圖為背景的四只緊握的手, 票幅為 13.3×
7.9 厘米 ,主色調為紅色 );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22925229560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229253592439.jpg[/upload]
25元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為 "胡姬花",背面主景圖案為最高法院大樓, 票幅為 14.0× 7.9厘米 , 主色調為棕色;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22926231377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229262875213.jpg[/upload]
50 元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為 "胡姬花",背面主景圖案為新加坡濱海區和克里福德碼頭, 票幅為 14.6×
8.7厘米
,主色調為藍色;
100 元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為 "胡姬花",背面主景圖案為新加坡水域的和平景象, 票幅為 15.9×
9.5厘米 , 主色調為藍色和紫紅色;
500 元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為 "胡姬花",背面主景圖案為政府辦公大樓, 票幅為 16.0×
9.6厘米 , 主色調為綠色;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22928121786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229282570737.jpg[/upload]
1000 元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為 "胡姬花",背面主景圖案為維多利亞劇院和皇后宮, 票幅為 15.9×
9.5厘米 , 主色調為紫紅色和深灰色;
10000 元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為 "胡姬花",背面主景圖案為大樓, 票幅為 20.3 × 13.3 厘米 ,主色調為綠色 )。
目前 , 由于新加坡己開始流通第四套紙幣 , 因此這套 " 花 " 系列紙幣隨著銀行的逐漸回籠,已不再投放市場了。所以,建議感興趣的泉友 ,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 , 應提早下手, 有意識的收藏一下這套紙幣。不過 , 說實話 , 想收集齊這套新加坡紙幣也確非易事 , 倒不是因為這套幣稀有難尋 , 而是因為個人的經濟狀況。因為目前美元兌新加坡元的匯率是1 比 1.51( 招商銀行北京分行 2007年5月16日報價 ), 這樣算來 , 一張面值 10000 元的新加坡元就要約折合
6600多美元。這樣大的投資 , 恐非一般經濟實力的收藏愛好者所能涉足的 !
不過 , 泉友們也大可不必為此而遺憾。要知道 , 收藏的目的不光是為了擁有。筆者到認為 ," 知而未有 "總比 " 有而不懂 " 強得多。一個糊里糊涂的收藏者 , 充其量也就只能算是個 " 采購員 " 或 " 保管員 ", 他不會享受到收藏的真正樂趣的。
寫作參考
:
1 、《外幣真偽鑒別指南》: 孟昭富編著·中國金融出版社
2 、《外幣防偽知識》: 《外幣防偽知識》編委會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