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第一財經 > 股票 > 正文
         
        A股已淪為非投資市場
        發布日期:2008-9-11 14:27:39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有兩則統計數據值得關注,一是2007年國內341只基金實現利潤約為1.12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倍;二是2008年上半年國內364只基金凈虧損約為1.08萬億元,盡管九成虧損為浮虧,但基金業的名義虧損仍創下同期最高水平。
          國內基金業的業績如此"上天入地",確實令市場大跌眼鏡。但是,讓市場更為擔憂的是,基金業總體經營業績的劇烈波動,再結合A股市場"大起大落"的變化情況來看,國內基金業并非是人們心中可以信賴的理性投資者,更像是主導或影響市場形成泡沫或快速刺破泡沫的非理性投資者。
          在一定程度上講,基金的非理性投資行為對A股市場的大幅波動起到了影響巨大的負面效應。
          透過基金的投資行為可以發現,表面上的市場化投資行為背后,卻暗藏著受制度性因素而非市場化因素影響的深刻玄機。
          去年基金業之所以會出現大規模擴容,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影響因素是為了配合大量的IPO(尤其是大型國有公司上市)。一方面,大型國有企業上市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撐;另一方面,假定A股市場的流動市值處于某一水平時,資金的持續流入會抬高A股股價水平,進而又可以抬升IPO發行價,大型國有企業可以從市場圈得更多的資金。從中國石油等上市公司IPO及上市價的劇烈波動中可以認識到這一點。
          另從基金業為何要非理性地拉抬A股股指的原因分析來看,當時A股股指(以上證綜指為代表)的合理波動區間應在3500至4000點區間,但最終在基金業近乎瘋狂的資金推動下,將A股股指拉升至6000點水平。基金之所以要這么做,目的之一可能是為了向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輸送利益,這可以部分地解釋它們為何會采取如此非理性的投資行為。
          這似乎暗示我們,迄今國內基金業仍然缺乏令人值得尊敬的投資獨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它們成了實現A股市場中非市場化目標的工具之一。一旦非市場化目標得到了實現,它們又會順著看似市場化因素而實為非市場化因素的一種旨意進行操作。從去年10月以來的A股市場巨幅下跌中,面對市場劇烈波動的無動于衷,讓市場隱約感到"有形的手"在起作用,基金業也成了推動這一市場趨勢扭轉的重要推手之一。
          但是,問題是基金所掌握的投資資金來源主要源自于散戶投資者(也有部分機構投資者),如今基金業的巨幅虧損實際上就是散戶投資者的巨幅投資虧損。讓基金業成為實現某一非市場化目標的工具之一,可以忽視散戶投資者的巨幅投資虧損,是當今A股市場的一大特點。
          最終,A股市場成了與散戶投資者利益進行博弈的一個非投資市場,這也是A股市場的真正不幸之處。
          拯救或保護散戶投資者(或中小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可能是當今A股市場亟待解決的一個根本性市場問題。 (樂嘉春 )
            匿名發表·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上一篇:基金重倉股流動性危機預示什么? 下一篇:暴跌背后隱蔽推手

        相關新聞

        大盤中級反彈展開 市場出現新“二八”現象
        股神巴菲特50億美元入股高盛
        每日一救仍在繼續 束縛之手解開
        新華社:增持為A股行情帶來幾多期待
        反彈能持續多久?

         

        焦點圖片
        再也跌不起了!俄羅斯 美軍宣布“華盛頓”號
        最新資訊

        ·9月26日成交總匯
        ·9月26日熱門品種點評
        ·9月26日集幣視點(本站專稿) 
        ·布什孰促國會: 救市刻不容緩
        ·一枚喀什宣統伍銭
        ·今年郵市價格平均跌三成
        ·理財習慣比理財標的更重要 
        ·“十一”黃金周 閑錢“賺”起來
        ·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成功(組圖)
        ·最受群眾喜愛的2007年中國貴金屬紀念幣

        經典美圖

        難得一見的 探秘人間天 4300年的英
        秀美迷人靚 極致美女林 美女自拍寫
        過癮!你能 孫菲菲最新 閉月羞花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