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4年10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君宜五銖”面文析讀并答泰山先生文章之一
近拜讀了泰山先生的文章《從“君宜王莽”、“放牛洪武”到“唐代大中”立意不成立》(錢幣報2014年9月上半月·第17期 C7版),由于本人才淺德薄,我的文章肯定有錯誤的地方,非常歡迎泰山先生和讀者十分誠意的批評。但作為一位古錢愛好者,從該錢文的漢字書法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那枚“君宜五銖”錢,仍然有三種讀法的可能:則“君宜侯王” “君宜王侯” “君宜王莽”。理由如下:
此枚“君宜五銖”錢,如圖1和圖2。錢面上有6個漢字,穿左是五,穿右是銖,穿上是“君”和“宜”,穿下是“王”和另一個如圖3的字,圖3的字換一個方向來看則變成圖4的模樣。
將以上錢幣換個方向看,即將錢幣右旋90°,即變成圖2的形狀。
從圖2的圖形來看,穿左右的錢文上的四個字真象大門上的對聯,如從右往左讀,則是“君宜王X”,如從左往右讀,則是“王X君宜”,當然這是我的想象,也是一個沒人發笑的笑話。
現在關鍵的問題在錢文的第四個字,見圖3和圖4。
一、 錢文的釋義
五銖兩字,聰明人都看得懂,這里就不多解析了。
1、“君”字
根據《現代漢語規范詞典》(主編:李行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語文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004年4月第3次印刷 南京
愛德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在此詞典中,“君”字有三種解釋:⑴,名字,古代稱帝王或諸侯,例如君王,君主,國君,君臣;⑵,名字,古代的一種封號,例如商君,孟嘗君,武安君;⑶,名字,對人的敬稱,例如諸君,李君,等等。以上可見,“君”字有三種解釋,選擇那一種,應該都是允許的。
2、“宜”字
根據上述的《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宜”字有四種解釋:⑴,形容詞,合適;適當,例如適宜、相宜;⑵,動字,適合于,例如景色宜人;⑶,動詞,應該,應當(多用于否定),例如宜早不宜晚,事不宜遲)。⑷,副詞,(文)表示理應發生,相當于“當然”“無怪”,例如宜其事倍而功半。以上可見,宜字有四種解釋,選擇那一種,應該都是允許的。
3、“王”字
根據上述的《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王”字有五種解釋:⑴,名詞,君主制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例如國王,王后;⑵,名字,漢代以后封建社會的最高封爵,例如親王,郡王;⑶,名詞,首領,頭目,例如占山為王,山大王)。⑷,名詞,同類中為首的,最大的或最強的,例如牡丹是花中之王,猴王,王蛇,王牌,王水。⑸,形容詞,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例如,王父,王母。以上可見,“王”字有五種解釋,選擇那一種,應該都是允許的。
4、“侯”字
根據上述的《現代漢語規范詞典》,“侯”字有三種解釋:⑴,名詞,古代貴族五等位的第二種,例如公侯伯子男,侯爵;⑵,名字,泛指封國的國君或達官貴人,例如諸侯,王侯將相 ⑶,讀作第四聲時作名詞,例如閩侯,地名,在福建。“侯”字有此三種解析。
5、“莽”字
根據上述的《現代漢語規范詞典》,“莽”字有四種解釋:⑴,名詞,茂密的草,例如草莽;⑵,形容字,(草)茂密,例如莽原; ⑶,形容字,(文)大;廣闊,例如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⑷ ,形容字,形容原野廣闊迷茫,例如莽莽蒼蒼的大草原。“莽”字有以上四種解析。“莽”字加個蟲旁,即有蟒蛇和蟒玉之解,蟒蛇是最大的蛇,也是蛇中之王,蛇又有小龍之稱,不管大龍小龍,反正是龍,龍則行天下;不管大王小王,反正是王,也是王的天下。
二、 錢文的讀法
錢文讀法有多種,有順、橫、直、環、旋等等多種讀法,當然大多數多采用上下右左的讀法,如錢文是一個字,那你愛怎么讀就怎么讀,就不要那樣多的規矩了,偏偏錢面上的文字越變越多,從一個字變到兩個字,從兩個字變到三個字,從三個字變到四個字,從四個字變到五個字,從五個字變到六個字,可能還有更多的字,還有錯別字。鑄錢工有些不識字,只會翻書倒著看,他喜歡簡單的字,并不喜歡復雜的字,不是有很多己巳不分,恩思不分,千天不分等等的例子嗎?錢文的讀法,也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了,只要是不違反文物法,當然的前提是符合書法,也不是想怎樣讀就可怎樣讀的。如果國家規定此錢的錢文只能讀作“君宜侯王”,不能讀作“君宜王侯”和“君宜王莽”,我只能服從國家法律。
三、 錢文的書法
我認為,該錢文的書法并非篆書,而是鐘鼎文書,請看“君”“宜”“王”“侯”“莽”這五個字的鐘鼎文寫法,分別見圖5、圖6、圖7、圖8、圖9。
從上面的書法可以看出,“侯”字與錢文的書法有很大的差別,而“莽”字,雖然有點變異,但還是有點相近,這正是鑄錢人聰明之處,正是鑄錢人不笨的表現,你看錢面上這個字,可以說是篆體的“侯”字,也可象是鐘鼎文的“莽”字,你愛讀什么就讀什么,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在王莽面前,我說寫的是“莽”字,在劉家皇帝諸侯面前,我說寫的是侯字,既是又非,既非又是,在兩派人面前都說得過去。
四、侯字省“亻”,何以成侯?
請看“侯”字的秦篆寫法,如圖10。
此侯字的秦篆寫法,并不是省掉“亻”,而是將“亻”放在了字頭上,這在古代書法中是常見的,這就是人字頭上一把刀了,王莽的幣改不就是去刀化嗎?泰山先生在文章中說:“此侯為去掉“亻”篆書,這在戰國布錢和古代文字中常見”。泰山先生在文章中還說:“此為漢代厭勝錢”。我的天啊,漢代從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歷時四百年之久,王莽不正是漢代的皇帝嗎?正確的說法能打上100分滿分的答案最好是:此為漢文的待考品,因為錢文中還有西夏文、滿文、維吾爾文、蒙古文等等。
在戰國布錢和古代文字中,常常見到省掉“亻”的侯嗎?我讀書少,古錢的書更少,真的很少看到省“亻”的侯。我看有些錢文,為了書法的藝術起見,還增加了“亻”旁,請看太貨四銖的“貨”字見圖11。
文章的最后,我想再寫一句多余的話:
使君子牽牛花牽了金花再牽銀花,
美猴王花果山花完銅錢還花鐵錢。
參考文獻:
1、《現代漢語規范詞典》 主編:李行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語文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004年4月第3次印刷 南京愛德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2、《鐘鼎文字典》 編者:黃碎石。湖南省新聞出版局湘新出準字(1993)第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