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乾隆紅錢魅力獨具 |
發布日期:13-08-24 08:08:2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葉真銘 |
年設)、和闐等七個鑄錢局開鑄“乾隆通寶”紅錢,比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各朝鑄造紅錢錢局都多。“乾隆通寶”紅錢是鑄局最多的新疆紅錢。
四、仿內地鑄錢局的新疆紅錢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新疆鑄錢局還鑄造了不少仿內地鑄錢局的“乾隆通寶”錢。光緒元年(1875年),清政府任命陜甘總督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收復新疆大片領土。為籌措軍費,迅速恢復被侵略者破壞的新疆經濟,左宗棠命令部下將領立即著手仿內地錢局鑄造紅錢。他還親自從內地發來數枚不同鑄錢局鑄造但均重一錢二分的“乾隆通寶”錢作為鑄幣的標準樣錢,要求按式鑄造。光緒四年(1878年)三月,新疆阿克蘇、庫車駐軍將領張曜按照欽差大臣左宗棠的命令,重開庫車鑄錢局,首先鼓鑄仿內地錢局的“乾隆通寶”錢,背面均“以半邊月圈”作為標記。從現存實物來看,當時新疆庫車局、阿克蘇局都曾鑄造了不少仿內地錢局的乾隆通寶錢。據新疆紅錢收藏者研究考證,庫車局仿鑄的有寶源、寶泉、寶云等局的乾隆通寶,阿克蘇局仿鑄的有寶泉局的乾隆通寶等。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在臺灣和上海兩地同時發現了“乾隆通寶”寶浙局紅銅質小平錢,已被泉界確認為新疆所仿鑄的紅錢。近年還發現有新疆錢局仿寶陜、寶川局鑄造的“乾隆通寶”紅錢。 五、版別最豐富的新疆紅錢 由于“乾隆通寶”紅錢是清代新疆地區開鑄最早、鑄時最長、鑄局最多的紅錢,因而也是種類最為繁多、版別最為豐富的新疆紅錢。“乾隆通寶”紅錢直徑一般在2.4厘米至2.6厘米之間,重3.6克至4.8克左右,與內地小平制錢相似,略顯厚重。背文因鑄局、鑄時不同而異,阿克蘇局、烏什局所鑄,背文左為滿文,右為維文局名;寶伊局錢,背文不用維文,而用滿文“寶伊”,在穿左右,與內地制錢相同;還有背文九、喀十、阿十、庫十、當十、庫局等漢字和星、月、角紋等圖案。嘉慶、道光等朝后鑄的乾隆紅錢,大多比乾隆時期鑄造的輕薄,錢文也因鑄時,鑄地不同而有異。而且還出現了不少仿造內地鑄錢局的“乾隆通寶”錢等,這樣使得“乾隆通寶”紅錢的種類更加繁多,版式更為復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