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常德花票賞析 |
發布日期:11-04-20 08:51:4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界 作者: |
![]() ![]() ![]() 湖南 周新國 常德地處湖南省西北部,北接鄂南連荊襄,西臨湘西接川黔,東南毗益陽通長沙。自古為“湘西門戶,川黔咽喉”。清代晚期,常德的商業,日益繁榮;經濟貿易,更趨活躍。作為常德民間金融機構的商號和錢莊,得到了長足發展。除常德官錢局發行錢票投入流通外,民間各大錢莊和商號也紛紛發行鈔票,當時稱之為“花票”,外埠則稱之為“常德花票”。 筆者珍藏有數張大清光緒年間常德商號發行的花票,其票幅格式與明清寶鈔、官票相似,為豎式長方形,除店號名稱不同外,其設計模式基本相同。長約27厘米,寬約11厘米,上方兩邊成斜角,下方直角,紙呈土黃褐色,為極具韌性的藏經紙。票貼為石印,文字圖案為鐵紅色,四周印有人物故事圖案,其內容取材于歷史典故和古典小說,如《紅樓夢》、《西廂記》、竹林七賢、八仙過海等。運用傳統的表現手法,在同一幅畫內,按“之”字形排列,或者在四周邊框內自上而下、自右至左排列,串聯成一組連環畫。四周邊框的圖案,均為象征吉祥的花草,如梅、蘭、菊、荷花、水仙、牡丹、松柏,以及云紋、金錢紋、幾何紋等,線條流暢、舒展,完全是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裝飾風格。莊票正面四周的邊框內印有用正楷抄錄的古文名篇,其中多數取材于清康熙年間吳楚材、吳調侯編選的《古文觀止》,如陶淵明《桃花源記》、王羲之《蘭亭集序》、魏征《諫太宗十思疏》、韓愈《師說》、蘇洵《辯奸論》、蘇軾《前赤壁賦》等等,內容由各出票店號自行選定。 福興恒票(圖1) 票中心有三行25字:右為“字第 號”;左為“光緒念貳年正月十四日 票”,“念貳年”即貳拾貳年(1894年);中間為“憑票發典錢壹串文”。上方橫排“福興恒”三個大字。大字上面印有表明商號地址的“常德興街口”。四角各有一個大寫“壹”字。 倪恒順票(圖2) 票中心有三行34字:右為“字第 號”,字號下有“驗看真偽,兌外票”;左為“光緒叁拾貳年(1906年)吉月吉日票”;中間為“憑票發票典錢壹串文”。上方橫排“倪恒順”三個大字。大字上面印有小字“常德道門口”,為商號地址。四角依次印有“恒順正記”。該票提示“驗看真偽”,說明隨著花票的盛行,偽票開始猖獗,防偽標志出現。 同源永票(圖3) 票中心有三行30字:右為“字第 號”;左為“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吉月吉日票”;中間為“憑票發典錢壹串文”。上方橫排“同源永”三個大字。大字上面有小字“常德大河街”,即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