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常德花票賞析 |
發布日期:11-04-20 08:51:4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界 作者: |
號地址。
復源厚票(圖4) 票中心有三行28字:右為“字第 號”,字下寫有“今換新版,概系壹串”;左為“光緒 年 月 日 票”。時間為空白,根據該票實際發行時間填寫。中間為“憑票發典錢壹串文”。上方橫排“復源厚”三個大字。該票右上角印有“常德大西街”,即商號所在地。 裕源和票(圖5) 票中心有三行44字:右為“字第 號”,字號下寫有“本號錢票概系壹串文,倘有私造偽票者送官究治”;左為“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吉月吉日票”;中間為“憑票發典錢壹串文”。上方橫排“裕源和”三個大字。大字上面有小字“陬市中街”,即商號所在地。該票標示“倘有私造偽票者送官究治”,說明商家開始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權益。 根據金融資料分析,常德花票的性質屬于民間私票,即未經當地政府批準,由地方機構如商會、堂記、商號、銀號、錢莊、票號、當鋪及個人發行的紙幣。私票產生于北宋祥符年間,其真正形成是清代道光四年(1824年)。據《常德金融志》載:晚清,常德錢莊和大商號達數十家。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有錢莊裕通恒、劉隆慶、恒慶、義源泰和綢業巨富李亨泰、蔣萬新等,各出錢票數十百萬串。“福興恒”、“倪恒順”、“同源永”、“復源厚”和“裕源和”五票,屬于當時堂記或商號所發。民間商號發行紙幣,主要是為了滿足本行業和本地區需要,在本行業、本地區流通,它們各自為政,不相干涉。 常德花票多以“典錢”為準備金,以“壹串文”為計數單位。“典錢”是指官鑄制錢,明清兩代按其本朝定制由官爐所鑄之圓形方孔銅錢,稱“制錢”,以別于前朝舊錢和本朝的私爐錢。其主要特點為:以銅為幣材,圓形方孔,每朝有統一的鐫文;以重量確定幣值,按這個數計算;為無限法償貨幣;政府壟斷鑄幣權,禁止私鑄。串,方孔圓錢計數單位。《清史·食貨志》云:“世祖定鼎燕京,大開鑄局,錢千為串。”即制錢以“文”為單位,每枚值1文,每千文用繩串貫,稱為一串,全串盡為官鑄制錢者稱“典錢”,一串中有官鑄和私鑄制錢混雜者,俗稱“行錢”,行錢僅可流通市面,不能繳納捐輸。凡零星交易,發放店員薪餉等多使用行錢,價格低于典錢。常德花票“壹串文”,抵典錢1000文,信用頗著。 常德花票流向社會后,影響極其深遠。它像一般銀錢一樣成為流通媒介,具有了一定的貨幣功能。常德周邊地區,如益陽、安化、桃江等地大量發行“憑票發常德花票”的錢票(圖6),就是最好的例證。周邊地區把“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