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注冊報告(摘要五)——世博會場地規劃 |
發布日期:08-11-06 13:40:53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浦江兩岸,在浦東部分的白蓮涇直接匯入黃浦江,使世博會場地具有十分明顯的親水特征。世博會的周邊地區是以居住為主的城市建成區,局部地區為工廠和鐵路站場。 2.2)場地概況 上海世博會場地所在地區是早期工業發展地區,用地現狀包括工廠、倉庫、碼頭、堆場和住宅,是上海城區中迫切需要改造的重點地區。世博會將為這一地區的復興帶來新的契機。 在世博會的用地范圍內,共有七處建筑物被列為近代優秀歷史建筑,需要得到妥善保護。此外,還將保護具有特色的其他工業建筑遺產,結合世博會的建設,將這些建筑遺產轉變成為具有博覽、文化和休閑等多功能的場所。 3)規劃理念與規劃結構 3.1)規劃理念 a.世博會主題的詮釋 為了詮釋“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總體場地規劃構思的理念著重表達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城市對于改善人類生活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的發展歷程,進入了信息社會之后,城市又面臨新的挑戰。上海世博會提出以“和諧”作為城市發展理念,包括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歷史與未來的和諧,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世博會場地規劃嘗試并積極塑造這種“和諧城市”的示范。 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世博會場地規劃以跨越黃浦江兩岸的濱江綠洲作為世博會場地的空間形態核心,并通過帶狀和楔狀綠帶,將廣場和功能軸線納入綠色網絡。 體現歷史與未來的和諧:世博會場地內的歷史建筑和其他工業建筑遺產都將受到有效保護,并在世博會期間和世博會以后都會得到積極利用。 體現人與人的和諧:上海世博會將成為世界城市的對話場所和走向城市世紀的慶典舞臺,這種對話和慶典不再局限在會展空間內,而是滲透到世博會場地和所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并且通過先進的信息傳媒技術擴展到更大的范圍,使人與人的和諧之聲傳達遍全世界。 b.世博會主題的拓展 歷時6個月的上海世博會將對所在城市的長遠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將更好地提升城市功能,整合城市空間,塑造城市形象。世博會將為上海營造國際貿易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提供理想的空間載體,還將成為上海黃浦江兩岸的城市空間整合的戰略性節點,同時也將形成城市意象脈絡的核心區域之一。 3.2)規劃結構 上海世博會規劃方案綜合步行適宜距離、人體尺度和參觀者的認知度等因素,提出了“園、區 |
上一篇: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注冊報告(摘要四)——上海世博會主題深化與園區內活動分類和介紹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