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或成上海城市升級契機 |
后來曾說:“如果以1992年的財政收入為基數,1993至1999年的7年間,大連就多掙多花了268個億,新增的資金主要是靠經營城市得來的”、“九年中大連的城市土地增值了五倍,郊區土地增值了十倍”。
事實上,毗鄰上海的蘇州,也是領會“經營城市”精神的佼佼者。1996年蘇州先于南京加入進千億級城市行列。2004年蘇州跨入3000億俱樂部,全年實現GDP僅次于上海、廣州、北京三大中心城市而位居全國第四,而實際吸引外資規模超過上海,居全國之首,“蘇州模式”成為全國學習的樣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認為,中國城市的發展呈現出從東部到西部排浪式發展,往往東部的發展模式被西部所借鑒。 榜樣的力量無窮,但在不斷復制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誤讀。在隨后的10年中,以土地為主要內容的“經營城市”模式幾乎被中國所有城市采用。但這一模式問題不斷暴露,不僅容易滋生腐敗,而且造成土地資源濫用、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規則正在改變,隨著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被納入執政者的考量體系中,“經營城市”不再是一個受到鼓勵的褒義詞。 城市要脫離這種最低層次的以土地經營的窠臼,惟一的方式就是產業升級,而一個城市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產業,必須挖掘到這個城市的精神與內涵。只有當一個城市的內里與外在和諧統一,才會具有永恒的魅力。 資 料 經營城市,主要是將構成城市的空間和功能載體的自然生成資本(如土地)和人力作用資本(如城市基礎設施)等,運用市場經濟手段,進行聚集、重組和營運,將城市可以用來經營的資產和生產要素推向市場,從中獲得收益,并將這些收益再投入到城市建設的新領域,走以城市養城市、以城市建城市的市場化路子,實現滾動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