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你所不知道的那些故事 |
發布日期:09-10-21 08:47:2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報道 作者: |
,條件簡陋。草板紙買不到,就用羊皮革代替;刷藥紙用的宣紙買不到,就用毛邊紙代替;甘油買不到,就用冰糖和蜂蜜代替;鈔票紙缺乏,只好自制麻紙,但麻紙不平不光,還不吃水。“出身貧寒”的5元券因紙質太差,存世極少,如今卻成了收藏界的珍品。
在籌備發行第一套人民幣時,由于缺乏專業人才,組建一個設計班子成了最棘手的問題,籌備處多方搜尋,最終選定了晉察冀邊區印刷局的王益久和沈乃庸兩人,王益久負責設計票面正面圖案,沈乃庸負責背面圖案和花符設計。按照國際慣例,毛主席的頭像被設計在票面草圖上,誰知送審后遭到了毛主席的否定。毛主席認為,票子是政府發行的,當時他是黨的主席,而不是政府的主席,因此票子上不能印他的像。于是,王益久和沈乃庸又遵照董必武“票面上要反映解放區生產建設圖景”的指示,重新設計了全套票版圖案,主要反映解放區工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場面。 第一套上的“中國人民銀行”行名和面額漢字,除1000元耕地狹版券外,全部由時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兼華北財經辦事處主任的董必武書寫。董必武的一手好字在解放區有口皆碑,人民銀行的成立和人民幣的發行也都是在他的直接領導下進行的,因此,時任人民銀行籌備處主任的南漢宸請董必武書寫人民幣上的漢字。董必武推辭說,我寫的字不太好,還是請林老師他們(指林伯渠、吳玉章、徐特立、謝覺哉、朱德等)來寫吧。在南漢宸的再三請求下,董必武在一張白紙上橫豎寫了“中國人民銀行”,“中華民國”,“壹、貳、伍、拾、佰、仟、萬圓”,“一、二、三、四、五、七、八、九、十、年”等字。南漢宸篩選后,董必武剛勁挺拔的“柳體”就出現在了第一套人民幣上。 第二套人民幣:新中國風貌 鑒于第一套人民幣存在著紙張質量較差、票面破損嚴重、面額過大等問題,給商品流通和計算帶來很大不便,中國人民銀行于1955年3月1日起發行新版人民幣,即“第二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主景圖案內容體現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風貌,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的戰斗歷程和各族人民大團結的主題思想。 1955年發行的人民幣共10種: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和5元共10種;1957年又發行10元人民幣1種,同時發行1分、2分、5分三種硬幣3種;1961年和1962年,又分別發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各1種。 發行第二套人民幣并進行貨幣改革的設想,在建國初期就提到了有關領導人的議事日程。1955年2月21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發行新的人民幣和收回現行人民幣的命令》,定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