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中國集幣在線_JiBi.Net >> 新聞中心 >> 古泉園地 >> 最新信息 >> 正文
         
        “琴仙”糾誤
        發布日期:06-12-27 09:36: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近日有緣,能一睹“琴仙”的芳容。

            它出自生坑,綠銹入骨。徑3.3,厚0.2厘米,重12克。圖案和文字雖漫漶不清。但除個別文字外,都能辨識。正面圖案為一個仙人撫琴,上端有“琴仙”兩字;背面文字是“五絕”一首:“×上按焦桐,賓分一曲終。知音有誰是,明月與清風。”首句第一字因銹蝕嚴重,難以辨認。焦桐即琴,東漢時有蔡邕用燒焦的桐木制琴的故事,故又稱琴為焦桐。

            “琴仙”乃選仙錢的一種,是宋代以來的博戲工具。有方形與圓形兩類,圓形中又有有方孔和無方孔兩種,正面都是“仙人”,背面為一首“五絕”詩,四句二十個字,所以這種選仙錢也稱“詩牌品”。我這次見到的“琴仙”,屬于無方孔的一種。

            在目前所見的各種錢譜上,都找不到“琴仙”的蹤跡。余榴梁先生等編著的《中國花錢》,可謂洋洋大觀,也沒有這位“琴仙”。丁福保先生的《古錢大辭典》上,雖收錄“琴仙”詩一首,依然“不見伊人的倩影”。也許過去并沒有人見過真正的“琴仙”,或許見到了又因蓬頭垢面不識廬山真面目,只有一首詩傳世。《古錢大辭典》上“琴仙”詩的全文是:“膝上按焦桐,宵分一曲終。知音有誰是,明月與清風。”

            今日真正的“琴仙”現身,實物上首句第一字已銹蝕不清,僅能看出“月”字旁和另半邊的下部是“木”字,與“膝”不一樣,或是古寫,且不作考證;但第二句的第一字,卻是“賓”字而非《大辭典》上“琴仙”一詩中所說的“宵”字。盡管實物銹跡斑駁,文字不十分清晰,然而仍能明顯看出“賓”字下面伸出的“兩只腳”(即一個“八”字),而“宵”字是沒有兩只腳的。過去有些錢刊或作者,往往引用《古錢大辭典》上“琴仙”一詩,以訛傳訛,如今有“琴仙”出面作證,可以糾正前人之誤,具有不可置疑的權威性。

            “宵”字意為夜間或通宵,僅有時間概念,沒有具體對象;而“賓”字明確是指賓客及朋友,面對賓朋撫琴,從而引發感慨更合乎情理。在一曲終了以后,賓朋紛紛離去,不由想到這些人中誰是知音?一個也沒有。真正的知音唯有“明月與清風”。這充分反映了“琴仙”的清高、孤傲和內心的無奈。看來這“琴仙”就出生于北宋末年,那時奸佞當政,朝廷腐敗,借詩抒懷。似乎與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有相同的歷史背景。

            “琴仙”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錢,卻是真實的歷史,它記載了一個時代的思想、文化及民俗等方面的信息,值得重視和研究。(信息來源:新民晚報 徐云子)

        上一篇:機制方孔錢承上啟下
        下一篇:金錯刀與卯金刀

        相關新聞
         

        精彩圖片
        澳大利亞寶藏系列紀念
        澳大利亞發行威爾士親
        特別推薦
        ·亞美尼亞發行威廉-薩洛揚誕辰百年紀念幣
        ·亞美尼亞發行阿姆巴楚米揚誕辰百年紀念幣
        ·法國發行世界遺產保護系列之萬里長城新幣
        ·有望明年上市 2008寶馬3系旅行車諜照再現
        ·眾韓女星們的經典招牌笑容 看誰笑得燦爛
        ·牛年賀歲銀條各地熱銷
        ·央行發行中國首次太空行走成功金銀幣
        ·美府會就救市方案達共識 今日之內公布結果
        ·漫說歷史人物金銀幣之禹
        ·首屆上海中國錢幣博覽會將在滬舉行
        經典美圖
        眾韓女星們
        美麗性感的
        從未見過的
        中國民族風
        大自然的神
        洋妞 (組圖
        《男人裝》
        看了以后丟
        難得一見的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08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