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錢幣博物館 收藏扶南王國“五金”錢 |
發布日期:07-11-07 09:1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在中國的歷史記載上,最早出現中國文字的國外錢幣是日本的“和同開珍”。昨天,位于河坊街的世界錢幣博物館透露了一個信息:最早出現中國文字的國外錢幣可能要向前推進600余年,是扶南王國的“五金”錢。 昨天中午,杭州日報記者來到世界錢幣博物館,一睹這枚扶南王國“五金”錢幣的風采。博物館館長儲建國從保險箱里取出錢幣。只見“五金”錢幣外形為圓形,大小與現行普通的硬幣相仿,粗眼看去,略顯發黑的表面透著隱隱的金氣。幣身正面刻有凸起的石門圖案。石門邊上刻著漢字“五金”兩字。在錢幣背面,則刻著太陽神圖案。幣身刻制的花紋代表的是“婆羅門”教的圖案,“婆羅門”教曾于公元初至公元300年盛行于扶南王國。 據史料記載,扶南王國就是現在的柬埔寨,建于公元1世紀,領土最大時曾包括現在柬埔寨全境、越南南部、泰國南部直至馬來西亞半島北部地區。這種“五金”錢幣歷史上流通于中南半島。儲建國說,由此可以證明,扶南王國的“五金”錢上的“五金”二字是最早出現在國外錢幣上的中文字了,比鑄于公元708年的日本錢幣“和同開珍”時間還要早600余年。 儲建國是我國著名的錢幣學家,他對世界錢幣深有研究,曾破譯了好幾樁中外“錢幣之謎”。說到這枚金幣的來源,儲館長高興地說,前些日子他去東南亞一帶的國家考察,無意中收藏到這枚古幣,當時就一陣激動。回國后,經過查閱史料,終于可以確認這枚硬幣上的文字價值。這種扶南王國“五金”錢,目前在世界上僅存4枚,其中有兩枚在泰國,一枚在新加坡。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周春燕實習生陳春美文 |
上一篇:白銀趣談 |
下一篇:挖掘真金白銀背后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