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落下帷幕,奧運會后中國樓市的走向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今年以來,盡管房地產1月至7月投資增幅超過30%,但樓盤銷量增長下降,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有著銷售旺季之稱的“金九銀十”臨近,這是觀察未來樓市走向的重要“時間窗”。當前,樓市出現了一些值得引起關注的新動向。
外資“抄底”
拿地 熱情有增無減
全國地價監測中心的有關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總體水平環比增長1.59%,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其中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漲幅低于全國水平。一些地區土地流標、流拍達10%以上。
鄭州市統計局對全市50家重點房地產企業的專項調查表明,受資金緊張、市場前景預期影響,這些企業上半年新購置土地面積減少的有23家,占46%,而僅有12%的企業新購置土地面積有所增加。
盡管各個城市地價和交易量表現不一,但外資熱情卻有增無減。中國未來的經濟成長性,是眾多外資基金投資的實質所在。
6月,南京掛牌出讓的2塊房地產開發用地,分別被韓國SK集團和香港恒基地產駐內地分支機構摘牌,成交總價6.5億元人民幣。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一家具有英國基金背景的公司正準備接手南京中心城區某大宗地塊,土地價格達40多億元。
美國凱雷集團上海代表處副總裁康明訓表示:“中國二線城市的投資前景很不錯。目前公司在中國投資的地產項目已達10個。”
2006年,凱雷曾以1.2億美元的總價購進上海中房森林別墅110套高級獨棟別墅;2007年7月,凱雷出資10億元,介入青島CBD核心的凱悅中心,占約70%股份;今年4月,凱雷又以近20億元的價格購得上海濟南路8號西苑項目……
日前,由德國LTK設計事務所、五合國際建筑設計集團、上海五合智庫等六大機構共同組成的合資跨國機構洲聯集團正式亮相。此次重組被業界認為,境外投資機構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介入越來越深。
在一浪高過一浪的物業收購熱潮之后,外資的注意力開始逐步從房地產開發領域延伸到物業管理、中介服務、租賃經營和金融投資等業務。
“外資進入我國房地產市場,主要原因是看重這個新興市場具備的投資吸引力。”上海五合智庫總經理鄒毅認為,我國房地產市場具備良好的市場環境和豐富的投資機會,能夠滿足投資者市場擴張的策略需要。同時,隨著政策環境的改善和市場成熟度的增加,房地產的投資風險也逐漸清晰可控。
以上海五合智庫統計,僅2008年一季度,上海房地產企業獲得的外資投資金額就達到4.4億美元,占一季度外資投資總額的32.6%。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房地產開發利用外資高達650億元,增長64.8%,整體高出其他渠道資金增長26.2%。這顯示出,在去年從緊的貨幣政策下,仍有大量的外資涌入中國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