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炒銀:“賺錢幾乎沒有” |
這些投資者形形色色:除了40多歲的穩重老板,搞IT、懂外貿的高薪階層,90后富二代,竟然還有普普通通的打工族,就連不少精明的產品代理商,也參與其中。 地下炒期貨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而對其中的貓膩,人們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既然這其中的風險不言自明,地下炒銀機構又是怎樣籠絡到如此廣泛的人心的呢? 記者在網站上找到了源頭:“香港金銀業貿易場行員,隨時查詢交易編碼”、“免手續費、免傭金”、“50-300倍杠桿,風險自由控制”、“雙向買賣,升跌都有獲利機會”、“24小時報價、全球同步”、“自設止損止贏”…… 對國內投資者而言,投資紙白銀,意味著只能做空;投資白銀(T+D),交易時間和交易杠桿均有所限制。盡管倫敦銀身份難以見光,但集“全球無莊家”、“雙向24小時交易”、“免手續費”等眾多“優勢”于一身,卻又化解了國內白銀投資產品的所有缺點。 于是,理性的天平終于難抵御暴利的誘惑。雄心勃勃的投資者們懷揣著一夜暴富的白銀夢,小心翼翼地游走在風險邊緣。 那么,倫敦銀究竟有沒有“錢途”?在記者的接觸中,一位自稱代理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某A類會員公司的王先生跟“真心想做投資”的記者交流時無意中說了句:“做代理2年了,手里客戶也有百十個,賺錢的幾乎沒有。前天看了看報表,這些人總共虧損了70萬美元。” 記者無法核實這“70萬美元”是否準確,但聯想到倫敦銀高達50-300倍的交易杠桿和前段時間狂瀉不止的銀價,用“哀鴻遍野”來形容被暴跌洗禮的地下炒銀市場,也絕不為過。 致命游戲 按理說,全球交易、操作自由、做空做多都能賺的倫敦銀,不論漲跌都會有操作空間,不該落得如此慘淡的結局。面對這個問題,不少有過倫敦銀投資經驗的“過來人”告誡“投機心切”的記者,“新手最好先選50倍杠桿,千萬不要一上來就選100倍甚至更高”。 記者在一家自稱香港金銀業貿易場A類公司的網站上看到,其倫敦銀交易杠桿可達300倍。1手倫敦銀等于5000盎司,需要保證金650美元。假設賬戶內的資金為1萬美元,若無止損且交易方向做反,每盎司銀價只要波動3.99美元,客戶就會爆倉。我們再以5月2日紐約早盤急挫12%為例,當時國際銀價下跌了5.94美元,按此計算,不少投資者基本被踢爆出局。 難道成敗皆因其高交易杠桿?為了核實交易杠桿的關鍵性,經過多方打探,記者和一位從事外盤操作多年的業內資深人士黃先生取得聯系。 “相對于黃金來說,白銀市場小,本身波動性大,投機性更強。外匯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