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炒銀:“賺錢幾乎沒有” |
或由投資者自己將資金轉入香港某銀行賬戶。事實上,無論資金是否到達境外,投資者都無從知曉。即使資金到達香港,也不能確定其指定賬戶是私人賬戶還是公司賬戶,又或者資金是否在達到香港后,直接從香港悉數轉移至某個內地賬戶。 因此,這個環節上,地下炒銀公司完全能實現“暗度陳倉”。將投資者的錢放在自己設計的假交易平臺上做交易。地下炒銀公司搖身一變成為莊家。讓買漲的人和買跌的人在“網上對沖”。“對沖”不掉的錢,則放到“外盤”,地下炒銀公司又能二次利用賺取傭金和交易費。 觀察 給投資更多理性 到目前為止,我們依然無法知曉國內地下炒銀機構的確切數量。在記者的統計中,除了來自廣東、福建、香港等地區的投資者和代理商,來自陜西、河南、山西等內陸省市的投資者也不在少數。地下炒銀就像一張四處密布的蜘蛛網,潛伏在各個城市之間。 面對尚且未被監管部門批準的倫敦金、倫敦銀等國際外盤交易品種,“外盤熱”在這幾年持續升溫。外盤需求越來越大,業內人士也紛紛呼吁相關部門應考慮讓內地期貨公司推出境外代理業務。 而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已表示,在期貨投資咨詢業務推出后,將進一步深入研究期貨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和期貨公司外盤經濟等期貨創新業務。就在記者進行這次調查期間,2011陸家嘴(600663,股吧)金融論壇又傳出四大交易所將積極籌備黃金ETF的消息。 面對這輪白銀熱,這邊,“趕趟”的不止是投資者,不少金店銀樓也趁著這撥“白銀熱”,正大光明地調高了實物白銀購買和回收手續費;那邊,專家學者們為白銀吵得不可開交:金融學者宋鴻兵在其新出版的《貨幣戰爭3》中放言:“現在買白銀,如同買原始股”;經濟學家馬光遠則堅持白銀會“怎么爬上去,怎么跌下來,比中國股市還厲害”。 對此,興業銀行(601166,股吧)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如果缺乏相應的專業金融知識背景和足夠的資金實力以及對國際政治、經濟情況的全面了解,投資者最好不要盲目去碰白銀這個市場。 雖然曾經轟動一時的上海聯泰炒金案、華夏交易所案、高德黃金案早已結案陳詞,但人們追求暴富的欲望卻從未停止。面對一場又一場的投機熱潮,我們選擇一次又一次地披露其背后的陷阱。 然而,信息只是我們從客觀上甄別風險的一種渠道。而如何從內心去抵御誘惑、如何給投資以更多理性,將是一個長遠的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