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系列中的小系列,比如生肖系列中只收藏某一屬相系列。從橫向來說,可以按內容相關的,比如著名收藏家路過蜻蜓先生倡導的地域板塊、建筑專題。也可以按規格相同的,甚至可以按圖案主題相同的進行集藏。
讓我們僅以熊貓銀幣為例:按重量可以分為1公斤、12盎司、5盎司、2盎司、1盎司、0.5盎司六系列,按色彩可以分為本色和彩色系列。而在1盎司熊貓銀幣中如果細分,又可派生出許多小系:按工藝可以分為普制和精制小系;按生產廠家可以分為沈幣、上幣、國寶幣小系(有不少被泉友稱為版別的實際上就是不同造幣廠生產所致);如果按圖案還可以分為一只熊貓圖和二只熊貓圖小系列,以及相同圖案但在局部細節或工藝表現上產生細微變異的版別系列、加字系列、整年慶典系列。


在精制銀貓系列中,如果我們再細細觀察還會發現一個讓人非常著迷而有趣的現象,當1989年開始發行1盎司熊貓普制銀幣的時候,伴隨發行的還有精制熊貓銀幣,此時的精制熊貓銀幣已不同于剛開始發行的1983-1985年份,規格從“克朗”形制變成了1盎司形制,圖案也和普制熊貓銀幣相同,只是在幣面上加刻了字母“P”用以區別。但到了1993年,精制熊貓銀幣圖案開始與普制熊貓銀幣“分道揚鑣”,首年重新傳承早期三年發行的“雙貓圖”,1994-1995年則“單照”另立,1996年是該年段精制熊貓銀幣發行的最后一年,理應以“雙貓圖”開始,再以“雙貓圖”告終。事實卻是1996年精、普制熊貓銀幣來了個大“反串”,普制熊貓銀幣采用的是“雙貓圖”,精制熊貓銀幣采用了“單貓圖”。就像一部無結尾的電影,給貓迷們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

或許是給貓迷們一個補償吧,或許是為了呼應時下“和諧”的氛圍,從2004年開始至今,1盎司普制熊貓銀幣一直采用的是“雙貓”圖案設計。
從熊貓銀幣的事例中不難發現,無論是專題收藏還是個幣藏玩,它們與大全系列收藏并不沖突,并不矛盾,它們有相融性,有互補性,有別的只是不同的集藏方法及手段。“盟主”有盟主的全局之觀,“劍客”有劍客的成名絕技,收藏者之間玩的是幣,念的是誼,崇拜的深厚的幣識,并不因幣品擁用的多少而滋生輕視之意。同時,專題收藏往往可以出奇制勝,一鳴驚人。
功力之三:幣識的積累
口訣:虛心學,多思考,不迷信,明辨察。
核心提示:練武者縱然在師門已得真傳,但對江湖的閱歷、臨敵之時武功招式的運用卻不能任意所至,得心應手,往往“不識廬山真面目”,拘泥不化,不知變通。對于中國現代金銀幣的收藏,無論新兵還是老手均需要加強學習,積累幣識,方能走出“鸚鵡學舌”的陜隙,找到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