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機制幣概述 |
發布日期:11-07-26 09:12:0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文物天地 作者:戴志強 沈鳴鏑 |
有人則主張重七錢二分,即以元為單位。在此期間,天津造幣總廠曾試制過幣面標明光緒二十九年的戶部光緒元寶樣幣,面值有一兩、五錢、二錢、一錢、五分五等。張之洞也在湖北開制了光緒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銀幣,重庫平一兩,背為雙龍戲珠圖,并有少量進入市場流通。光緒三十二年(1906),天津造幣總廠又試制一套戶部丙午中字大清銀幣,面值有一兩、五錢、二錢、一錢四等;光緒三十三年又試制丁未大清銀幣,面值有一元、五角、二角、一角四等。戶部所制的這幾套銀幣,制作都極精美,有標準幣之意,但都未正式發行。
光緒三十四年(1908),天津造幣總廠制造光緒元寶銀幣一套,幣面分別計重為庫平七錢二分、一錢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但實際上當作一元、二角、一角流通。這是光緒年間清中央政府唯一正式發行的一套銀元。 宣統元年(1909),有些省開始制造宣統元寶龍洋。宣統二年度支部頒布《幣制則例》,規定國幣單位為圓,主幣重庫平七錢二分,輔幣有銀、鎳、銅幣,規定銀輔幣有五角、二角五分和一角三等。造幣總廠根據規定,于宣統二年試制以圓為單位的大清銀幣一套。宣統三年又重新制模,試制大清銀幣,主幣的蟠龍圖案,有長須、短須等多種不同的版式。這一套幣也分有四等面值,只是把二角五分的改為二角。宣統二年制造的五角和三年制造的二角、一角幣曾投入過流通。 清代銀元基本是由各省各地自主制造和發行,一直到宣統二年頒布《幣制則例》,才有統一幣制的行動,但為時已晚,實際上幣制沒有統一,清政府己經覆滅。 這個時期除制造龍洋之外,部分地區也制造過一些其他形式的銀幣。如四川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起,曾仿效印度盧比式樣,制造人像(俗傳為光緒像)銀元,有重庫平三錢二分、一錢六分和八分三種,行使于西藏、西康等地區,俗稱“藏元”或“四川盧比”。 3.清代的金元 20世紀初,有人主張實行金本位制,所以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造幣總廠曾試制了少量的丙午年造大清金幣,重庫平一兩,有光邊與齒邊兩種;次年又試制丁未年造庫平一兩大清金幣。這兩種金幣制造精美,但分量過重,并不適宜流通。此外,光緒三十三年,新疆迪化機器局制造過餉金二錢、餉金一錢,有短時期行用。西藏在羅堆金幣廠也制造過金幣“色章果木”,合藏銀20兩。 4.清代的銅元 銅元是在清末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兩廣總督李鴻章奏準在廣東開制銅元。銅元開始是作為銀元的輔幣,對銀元作價的。廣東初制的銅元 |